3)第1021章:老孟家的内战_华娱之别样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术条件、人文环境、创作指向等等更复杂的因素。

  惊悚电影都拍成希区柯克,西部片都拍成约翰·韦恩,动作片都拍成徐克,喜剧片清一色都是周星驰式样。

  越狱电影都拍成《巴比龙》,拳击电影都是《洛奇》,爱情电影都是《诺丁山》……其实更可怕。

  这种评论方式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鼓励生产那些看似不同的同一性产品,电影最终会因无限复制而失去活力,僵硬致死。

  严肃的影评就和严肃的电影一样,它们有自己的生存脉络。有时候,曲高和寡,是它们与生俱来的命运。甚至会经常招致嘲笑,“你能耐,你拍”。

  这就是任何一个人文社科行业的宿命。

  但中国有相当一部分评论者,期望奇迹可以发生在自己身上,它们的评论能够在严肃对话的同时,亦能收割流量。

  所以态度变得比评论重要。影评分化为两种极端,要么这是五百年来最好的电影,要么是五百年来最烂的电影。

  同好者合纵连横,对另一方挥舞大棒。

  就像一些标榜艺术片的导演,也愤懑于票房不能大卖一样。他们的创作被各种欲望扭结为一个不舒服的姿势。

  电影评论时,电影之外的东西掺杂了太多。

  影评的力量只有回归于影评的本质,才能散发出最大的力量。试图用影评完成一些它不应该完成的任务,如掌声与利益,如贪欲和野望,才会把评论搞得复杂。

  影评的意义不用去思索,它一直在那。

  就像真正的英雄是发现了生活的真相,仍然去热爱一样。真正的影评都是有建设性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沉溺于挖掘“坏”的得意里,而对“好”视而不见。

  太多人对所评论的电影预设了偏见,当做无死角美人或者是内外兼修的英雄。不许存在任何瘢痕。

  他们也总是能侧身避让开电影好的那一部分,而是一把攫住薄弱的部分。令人悲哀的是,这个薄弱的部分,往往成为评论的全部,也被暗暗标准为个人的徽章。

  太多的电影评论太苦了,伤肝伤胃伤心,需要一直翻着白眼,发着冷笑。

  电影评论不是电影,光环属性一直不强。骂不是态度,只是发泄。对比不是评论,那是做功课。

  “老幺,去问问你大叔,什么时候出来!”

  丫头冲着小骨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白眼,又是这招,做姐姐的太没下限了;

  “不去,我今天又没事,等会就等会,不着急的!”

  四人从花自香转移到了万重山,就待在老孟办公室的隔壁,距离周离名进去,都已经过了大半个小时了;

  “老周,其实你们搞影评的,要想转行的话,可以考虑做编剧和副导演的!”

  周离名摆摆手,点了一只烟,再次缓缓摇头:“不是容易的事情,眼高手低还好说,但自负的毛病,谁都帮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