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 回京_花瓶跟她的豪门前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笑:“大王放心,我一定还会回来的。”

  耶律重元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拱手作别:“驸马保重!”

  石小凡对着众人一拱手:“保重!”

  马蹄声响,石小凡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离开了中京城。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这辽北,一时之间,众人亦是有些伤感。

  可想到马上就要回到东京了,众人又开始兴奋起来。

  尤其是旺财之流,终于可以回家和妻儿团聚了。

  马车一路缓缓南下,众人越过了长城,继续南下。

  沿途,石小凡看到百姓安居,社会安定,生活富足,不由得大为欣慰。

  至少,他自觉穿越到这个时代,做的还算不错。

  如今的百姓,至少不会和之前一样困顿潦倒。

  现在,在大宋境内,基本上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

  有了钱有了粮,民间的慈善事业更是蓬勃发展。

  古人质朴,我们祖先几千年留下来的民族文化,使得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大宋,慈善机构遍地开花。

  宋代慈善组织众多,有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福田院,有施医给药的安济坊和惠民药局,有负责安葬的漏泽园,有专业收养遗婴弃儿的举子仓、慈幼局和婴儿局,有负责灾荒救济的广惠仓、常平仓和义仓,还有承担家族内互助的义庄。

  宋代慈善机构的发展,规模之大,设施之全,内容之广,在中国封建社会是比较突出的。

  这些机构性质有官办、官督民办、民办等等,确保每一个大宋子民,都得到应有的照顾权益。

  要做到大宋子民,老有所依,幼有所顾。

  这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民间更是涌现出一批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模范楷模。

  朝廷规定,凡是各州县,有忠孝节义突出的典型,都可以由地方官府上报。

  朝廷核准之后,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种文明之风的兴起,使得整个社会一片和谐。

  比如,丈夫病故,照顾公婆数十年的儿媳。

  造桥铺路,衣锦还乡不忘本的乡绅、将长兄、弟妹遗孤抚养成人,视如己出的个例。

  这些都会有各地州府上报朝廷,最后由朝廷一并汇总。

  挑出几个重要的典型,甚至有皇帝亲笔御批,以示嘉奖。

  这种风气之下,大宋朝开始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民风质朴,社会和谐。

  对天子的赞扬之声,也是络绎不绝。

  而赵祯却开心不起来,传国玉玺的失窃,使得他是日日寝食难安,夜夜魂牵梦萦。

  这么一件大事,若是破不了案,他自觉愧对列祖列宗,使得皇家颜面尽失。

  要命的是,赵祯也隐隐感觉出不大对劲。

  只是,至于哪里不对劲他暂时没有想出来而已。

  赵祯只知道,包拯和邢晨玖越来越懒惰怠公,之前包拯可是个工作狂,他曾数次建议朝廷取消各种节假日。

  而且,包拯经常有事没事的就进宫,说一些作为言官该劝诫皇帝的话。

  而最近,包拯一直窝在家里不出来。

  上朝的时候也是寡言少语,与之前那个大喷子包拯截然不同。

  更奇怪的是叶青,总是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

  似乎,破不了玉玺案一直内疚的要命。

  这倒让赵祯不好意思再责骂与他,可叶青依旧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还好,不日那个败家子就回来了,等石小凡回京,一切就好办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