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窑_花瓶跟她的豪门前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占据优势的。

  古人只能按照声韵寻找单个活字排版,也很费时费力。

  不过石小凡倒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毕昇,我可以教你,你让木匠做一个转盘,将活字按照声韵排序。这样取字时候转动转盘,挑起来就方便的多了。用完,再把单字放回转盘上去,简单有效。”

  毕昇一听大喜:“是极,小公爷,这法子甚是不错,那小人这就去做了。”

  “嗯,需要钱就去找管事刘德旺,就说是我让支取的。”

  毕昇大喜着道了谢,马上就开始着手制作。

  一百多人的工匠队伍,加上一些和泥巴的小工,石小凡见他们安排在了南郊窑厂。

  窑哥儿李魁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吓了一跳,以为又要扩大规模。

  谁知道石小凡让窑厂全面停工,暂时不再生产活性炭,而是专做烧泥胚。

  这些工匠虽然会镌刻,其实大多不识字,他们只会按照字体笔画雕刻。

  毕昇将他们分成两队,结果发现识字的不过区区十几人,剩下的近百人都是两眼一抹黑。他们会刻字,但并不认识是什么字。

  于是毕昇让这些识字的每个人刻出一个字体的模板,然后让那些不识字的照着镌刻。

  很快,这些工匠开始动手。毕昇严苛细心,对每个泥字都要求很严,必须到达方正大小一模一样。

  而李魁则带着窑厂的人制作胶泥,这些胶泥也是要求严苛。

  先将干泥敲碎,用细锣过筛。再就是活泥巴。

  胶泥要经过反复数十道工序,踩泥,制胚,然后放入方格做成大小相同的方块。

  其中踩泥环节最为重要,踩好的泥巴一刀切下去要在切面不能看到一点气泡,否则便视为不合格。

  因为有气泡就会影响方块大小,而且烘干后容易开裂。

  制好的方块硬泥再交给工匠镌刻,工匠们习惯了枣木梨木,开始对硬泥很不习惯,往往下刀重了。但过了三天,他们很快就上手了,这泥胚刻起来比木头轻松多了,而且速度是木头的数倍。

  毕昇又给石小凡献计,工匠按劳计酬。刻的多赚得多,一时间这些工匠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拼命赶工。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南郊窑厂,谁去了那可是一个肥差。

  管吃管住,一天两顿,干的。据说还有肉,要命的工钱高的离谱。

  一时间满京城都在议论,一听说谁去了南郊窑厂做工,旁人立刻羡慕起来。

  雇人是需要花钱的,户部卡着不肯给,为这事,石小凡去了宫中四五趟。

  赵祯也接连批示,可户部尚书方刚就是迟迟不肯给。

  很快石小凡就明白了一件事,方刚上吕夷简的人。他迟迟不肯下拨钱饷,是受到吕夷简指使。

  南郊窑厂毕竟是官营,他这个盐铁使需要经费也是需要上报三司,然后户部拨款的。

  人家也不是不给,办事效率低下,事故层出不穷,这是大宋朝的通病。

  冗官严重,许多官员拿着俸禄却无所事事,一个职务数人管辖。出了事就互相推诿,各部门踢皮球。

  一个月时限,看样子方刚即便给钱,也得是一个月以后了。

  这让石小凡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跟这些狗官,你只能用拳头来说话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