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还真的要加税啊_大唐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办法?”

  “大唐到现在为止,都是没有商税的,这显然是极其不正常的。

  虽然大家觉得商税的增收很有难度,并且金额可能也不多,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世子您想要朝廷征收商税?”

  郑善果很是诧异的看着李承宗。

  这个说法,虽然不是没有人提过,但是绝对不受朝中主流观点的认可。

  所以历史上,哪怕是到了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商税都是没有征收的。

  “大郎,朕可是听说渭水新城旗下有不少的作坊,不管是水晶制品还是造纸,亦或是羊毛线和棉布,还是说伏俟城那边的精盐,可都是你的重要财源。

  这朝廷要征收商税的话,可是要一视同仁的哦。”

  李渊这话就差没有直接说,你提议征收商税,岂不是挥刀自宫?

  这个情况,你就没有想到过吗?

  大唐现在最大的商家,虽然不确定是不是你李承宗。

  但是你李承宗,绝对算是大唐的大商家。

  并且,其他世家大族虽然拥有很多商业,但是他们有许多办法来规避征税。

  可李承宗的产业,被无数人盯着。

  一旦朝廷真的要征收商税的话,是不可能逃得走的。

  “阿翁,您说的没有错,这些都是孙儿的重要财源。

  不过,孙儿的东西,就是陛下的东西。

  陛下的东西,就是大唐的东西。

  反过来,这也是一样成立的。

  只要能够给朝廷做贡献,孙儿就是多缴纳一些商税,又能算什么呢?”

  李承宗这话一出口,李渊立马就感动了。

  真是自己的好孙儿啊。

  如此的大公无私。

  “陛下,商税的征收,对于提高朝廷的赋税收入,肯定是有好处的。

  但是要把商税征收上来,估计是非常困难的。”

  郑善果作为民部尚书,自然是支持征收商税的。

  但是作为荥阳郑氏的子弟,他肯定是不希望朝廷征收商税的。

  所以此时此刻,他提出了一个很是客观的困难。

  征税,也是需要成本的。

  为什么各个朝代都喜欢对农户征税呢?

  就是因为这些人天天都困在那一亩三分地上,一辈子都活在那一个小空间里头。

  想要逃都没有地方逃。

  胥吏去征收赋税,他们除了老老实实的缴纳,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

  但是商人就不一样了。

  除了那些铺子固定不便之后,许多商家都是常年在各地奔走的。

  这要向他们征收赋税,那有那么容易呢?

  人家又凭什么老老实实的交税呢?

  “阿翁,郑尚书说的很有道理,为了解决收税的问题,孙儿这一次要主动的要个官了。”

  “嗯?你要什么官?”

  要是别人说这话,李渊肯定是勃然大怒的。

  但是李承宗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朝廷要加商税,肯定就要制定一些列的税收规范,并且要有人确实的去落实。

  依靠现在的征税体制,显然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的。

  所以孙儿提议朝廷再设立一个尚书省下面再设立一个税务总局,负责征收大唐全国的商税。”

  李承宗没有把农业税也放到税务总局的权利范围之内。

  因为在他看来,农业税迟早是需要取缔的。

  只不过现在时候未到。

  “税务总局?说来说去,你的提议就是朝廷还是需要加税?”

  此时此刻,李渊有点犹豫了。

  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呢?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