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54章 千年大计(求月票)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蒋冕一个首辅一个次辅,在哪儿见不是见?

  ……

  ……

  唐寅还在宣府焦急等待自己被调回京师之事最终确定下来。

  而朱四闲来无事,积极进行造人大计,只是好像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皇帝朱氏一门,自孝宗以降,就好像受到诅咒般,干打雷不下雨,致人丁稀薄,好几代都是一脉单传。

  朱四怏怏不乐,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的朱浩,仍在西山,如火如荼搞他的「千年大计」,就是设计和研发火车。

  宣大一

  线军政大权,现在基本被皇帝掌控,回头若是一切顺利,臧凤到了这职位上,以后从京师到西山,再到宣大一线,运兵、运粮直接以火车来进行便可,这段路其实并不难行,除了中间途径居庸关,其余的路基本都算平坦。

  火车这东西,原理并不复杂,就是用钢铁来制造轨道,再配上车轮和车厢,以大型蒸汽机车来带动驱驰。

  原理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在科技落后的时代,造出火车这样的庞然大物。

  不过朱浩有办法。

  他到西山后,明面上做苦力,但其实皇帝早就派人来打过招呼,矿上的管事安排他记账,说是记账,其实就是绘制图纸,让人按图制造。

  先前他去永平府时,已在那边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大批工匠已将成型的铁轨造了出来,铁轨的强度和韧度已达到标准,朱浩不着急直接造火车头和车厢,而是先让人制造车轮。

  配套一些小一些的车轮,制成简易的「人力火车」,其实就是个不大的板车,通过两个人好似跷跷板一般的来回用力下压,以链条带动车轮运行。

  这种铁轨板车,已在西山运煤中俱现。

  朱浩将铁轨的尺寸变成未来火车要用的尺寸,以此来制造配套的板车,加上人力……才几天工夫,以现成的铁轨,铺成了一段三四百米长的铁轨,再用这种板车进行上下的运煤作业。

  山上往上下运,一路下坡,用力不大。

  上坡时则煤炭已卸货,人力相对轻省些……如此一来,从山上到山下的运煤工作变得轻松许多。

  ……

  ……

  朱浩知道自己当官后,已难以兼顾科技强国的重任。

  趁着现在杨廷和没致仕,他找到机会亲自到工坊、矿场和工地第一线劳作和实验,这种事做一天就少一天,以后等他真的位居高位,怕只能以远程监控的方式完成这些。

  那时估计朝廷一天都离不开他。

  现在杨廷和在朝,其实为朱浩节省了不少力气,至少朱浩不用兼顾朝中的方方面面,现在的朝廷体系运转自如,大事小情有杨廷和这样富有经验的老臣担当,吏治勉强能做到上下清明。

  但等杨廷和退下去……估计一批老臣也会跟着引退,那时上来的新人,有几个能挑起大梁?

  那时朝廷的决策权就不在杨廷和,而在他朱浩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