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5章 代君王日常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在帮张太后明礼,而在张太后封号问题上,年初就已有定论,现在不过是正式遣人祭祀,以告天地。

  此奏疏其实朱四可以自己来批,但他实在气不过,便丢给朱浩,让朱浩以自己的笔迹批复,等于是眼不见心为静。

  朱浩的批复很简单:「……遣定国公徐光祚、武定侯郭勋、惠安伯张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既定之事,没什么好争,那就祭告呗!

  无非是派谁去的问题。

  在京勋贵很多,谁去都差不多,给个事情做。

  ……

  ……

  接下来第二份、第三份奏疏,跟第一份大同小异。

  上面是给张太后和夏皇后上尊号,下面轮到给邵太妃,也就是「寿安皇太后」上封号,人没死,还没有谥号的问题。

  在就是蒋太后的封号问题。

  邵太妃和蒋太后,一个正式的封号是「寿安皇太后」,一个是「兴国太后」,蒋太后甚至连

  「皇」字都不能加。

  至于遣官祭告,也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让几个勋贵一并祭祀就行。

  ……

  ……

  前三份都是跟大礼议相关的事情,涉及到皇宫里四个尊贵的女人。

  因为大礼议,在清宁宫火灾后其实就已经有了论调,没出什么意外。

  本来朱四知道有人在宫廷放火,想要追究到底,但无论是朱浩还是蒋太后,都劝说朱四不要追究到底,这把火等于是对朱四的一个警告,并非天意,而是别人对他母子的一种恐吓,现在之事烧清宁宫偏殿,下一步可能就是烧正殿。

  不能把政敌逼得太紧,而且现在杨廷和当朝,张太后声望也在,好不容易因开矿之事皇帝和张太后关系有所缓和,那就得过且过,等以后你皇位坐得更加稳固后,再来论礼也不迟。

  如此情况下,后续的封号、尊号等问题,基本都是顺理成章,朱四不是不能批,是不想批。

  而从第四份奏疏开始就全部是朝政问题了。

  第四份奏疏并不涉及京城事务,而是应天府,也就是南京锦衣卫之事。

  自从朱棣迁都后,南京锦衣卫的养护就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早在景泰年间,就有地方奏报:「南京锦衣卫等卫屯田旗军,多在应天并直隶庐州、滁州等处地方屯种,递年夺占民田,不纳子粒。」

  朱四登基后,南京守备太监戴义,此人也属于被排挤的一派,身处江南急需立功,想早些回京述职,便在正月奏报南京问题。

  「……南京锦衣、江淮等卫,原设水军马快战船。永乐间迁都北京,遂专以运送郊庙献新及上供品物,军需器仗。其后管运内臣,假托虚增,肆为女干利。」

  当时的请旨内容,是要裁撤舰船。

  而正月朱四的回复,是「不宜纷更,如弘治年例,以后不许再议增减」。…

  这份诏书下去,南京锦衣卫还是有办法赚钱,就是以巡江官校的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