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27章 并无试探之意义_锦衣状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吗?先前的左顺门事件,也没见你出多少力,完全都是皇帝在前冲锋陷阵。

  这次给你个表现的机会,我故意把事闹大,等收拾不住的时候让你出面,这样文臣就会觉得皇帝去西山是你在背后撺掇的。

  如此一来,你就要从暗处走到明面,君臣矛盾由你一个人承担……那时就算你能把事情圆满解决,也会让你惹一身骚。

  看你还怎么在舆论的漩涡中覥着脸入阁,甚至当首辅!

  朱四道:“别说,朕也有此意,说起来朱卿家已好久没替朕做大事了。准奏!”

  张璁提到让朱浩回来办事,非常符合朱四的心意,他当即便答应下来。

  旁边的席书没想到,张璁居然会这么建言,还得到皇帝应允,不由暗自摇摇头。

  ……

  ……

  一封急召朱浩回京的密诏,从西山发出。

  朱四没让朱浩去西山,而是让其直接回京城,让朱浩出面弹压这次可能会出现的文官抗议事件,等于说事情尚未发生,朱四这边已在未雨绸缪。

  当朱浩在以船厂为中心的天津城收到朱四密诏时,事情已过去两天。

  “朱侍郎,我看你还是早些出发回京城吧。”

  徐阶早就不想在天津停留了,知道朱浩要回京城,忍不住出言催促。

  朱浩心想,真不该让徐阶看到这封密诏。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在朱浩眼里,不管是官员和武将最好都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否则就有可能犯纸上谈兵的错误,耽误国家大事。这徐阶一点务实精神都没有,不肯脚踏实地做事,只想待在翰林院享清福,朱浩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徐阶能继承自己衣钵,现在看来失算了。

  当然,朱浩不了解的是,徐阶的志向从来都不是什么改变时代,就是想安心做官,只求名利而从不想自己要为大明做点什么,口中虽然常讲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其实其所有考量都是为自身利益。

  升官,把权力牢牢地攥在手里,掌控别人的命运,这才是这个时代儒官真正的追求。

  朱浩是有权力不去争取,而徐阶则是挤破脑袋往上挤,两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浩道:“子升,你想跟我一起回京?”

  徐阶心中一百个乐意,但他还是装出矜持的样子:“我是工部郎中,现在这里需要我,我便留下来帮你照看。等你把事情办完……”

  大概意思是你办完事就回来接替我。

  到时候你留下,我就可以回京了。

  朱浩很想吐槽,你也不想想就算我来接替你,你回京城能做什么?

  真以为翰林院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的地方?

  你既然又一次从翰林院出来,那就先干满六部的差事,就算不想在船厂混,也把你工部郎中的差事混个几年再说,不然你真以为你可以三年内跳升到侍郎级别的官位上?

  不要拿我当榜样!

  你徐子升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