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七十六章:重新做人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告戒那些被判劳改的汉民,自己只不过不忍心杀害自己的同胞,以他们在为奴期间为虎作伥的行为就应该一刀杀了,如今在黄家湾岛好自为之吧!

  这些人都是软骨头,当然一把鼻涕一把泪跪着表示一定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黄胜无所谓他们的态度,留着他们做劳力还不花工钱,只要他们还敢乱说乱动就立刻斩杀,表现好的当然会给他们自由的机会。

  这一次偷袭又是获得了大量人口,只不过从里面挑选不出什么好兵,但是这些人服从性太好了,因为奴性已经深入他们心底,在黄家湾岛做工,或者安排到海船上做渔民捕鱼都不错。

  大明以后会食物匮乏,黄家准备向大海要蛋白质,这一次得到大量海船只挑选一部分作为战船和货船,其余都准备作为渔船。

  采取拖网捕鱼的办法,效率比这个时代撒网捕鱼的效率高多了,而且都是船队行动,这个时代无法冷藏,黄胜准备采取现加工的模式,在船上就把活蹦乱跳的海鱼腌制晒干做成咸鱼。

  还可以采取烤干的办法,做成烤鱼干。再有就是带上大量的陶瓷罐和作料。分别用大明传统的方式做成风味品种不同的海鱼罐头。

  黄家生产的陶瓷,采用了先进的风温炉,都是使用煤炭,轻轻松松就能够获得能够让陶瓷致密化的温度一千三百五十度,成本只有大明官窑的十分之一,是民窑的五分之一。

  后世一个碗的价值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在明朝可是家当,在民国初年,鲁迅描写‘九斤老太’的文章还有一段对补碗的描述:因为碗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由此可见,碗在过去应该很值钱,老百姓宝贝得破了还会花铜钱补起来。

  黄家生产出的陶瓷完全走的是民用路子,采取的规模化大生产,根本不考虑利润,只要不贴本,能够养活几百个工人就行。

  现在都在满负荷生产,黄胜坏坏的,准备带着这些民用瓷器去日本倾销,一下子就会让倭国的陶瓷窑破产许多呢,这个时代的人应该不太明白什么叫做经济侵略吧!

  设计用来做罐头的陶罐更加便宜,因为只要过七百度的烧制就能够获得陶器。

  老百姓得到这样的罐子,可以当容器,用来保存米盐油都可以,孩子们用来藏过年得到的花生还会延长花生的保质期。

  做这些没有什么利润行当的目的还是以人为本,只要能够增加食物供应链,哪怕亏本都要干,只要能够增加就业机会就不算亏。

  本书起点,如果各位得本书还行,请到起点中文网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给书友们!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