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七章 倒霉王爷_顽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历年以来,天下逐步滑向深渊。

  人命不值钱,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至今北方只剩刘承宗有资格、有能力把人命当回事。

  张一川没有刘承宗的本事,可是扫地王有属于扫地王的理想,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救人。

  河南是中原,有一望无际的平原,但是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的豫西地区,地貌依然以山地丘陵为主。

  这里老话叫五山四陵一分川。

  没有平地。

  感染瘟疫的逃兵溃卒、无食充饥的流亡农民推着独轮车,在山道间游来荡去,把瘟疫传播到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因为没有人会收留他们。

  河南遍地林立的堡寨,并不仅仅是为防兵备寇。

  堡寨的起源,是河南地区在崇祯五年、六年经历的两次大洪水。

  涝灾中幸存的人们,在高地重新修建家园,正赶上杀进华北平原的农民军被打回陕西,过境河南。

  人们就把村寨修起高墙,为求自保拿起武器,在青黄不接的季节,追随堡寨里最强悍的人,保护家人和口粮,以期熬过难捱的年头。

  但是一年比一年难捱,外部环境随着涝灾结束急剧恶化,遍地瘟疫、贼寇,临时宗族邻里自保性质的堡寨,逐渐成为山间野地自治的常备军。

  继而,分成泾渭分明的士绅堡寨和豪强堡寨。

  但不论是什么寨子,都不会接纳外人。

  饥民、土匪、流寇、乱军、官军,不论来者何人,想进堡寨,就只有攻陷它一个办法。

  因为在这个年代,河南人没有陕西人运气好。

  在旱灾的发源地,老陕很难说运气好。

  涝灾的可怕程度并不低于旱灾,甚至还隐隐胜过了旱灾。

  因为大范围旱灾带来的威胁是刻骨也是慢性的,秀山清水变成荒山秃岭,需要时间,很长的时间。

  旱灾就像一把钝刀子,一刀刀剌在人类于和平年代建立的温情社会之上,直到完全崩溃。

  当温情皮肉褪尽,只剩一具弱肉强食的残酷骨架。

  陕西社会被迫降级,人们就像宠物重新变回野兽。

  温良恭俭让,那些当宠物时吃饱撑出来的秉性,不需要了。

  凶猛、狡猾、残忍,隐藏在骨子里的野性,浮现出来,帮助人活下来。

  再重新建立秩序。

  而涝灾带来的伤害,是瞬间和短期的。

  天象骤变,暴雨骤注,洪水泛滥,冲山倒峡,狂风拔树,骤雨偃苗,屋瓦吹飞,漂屋没村。

  昼夜之间,睁眼已处泽国之中,一无所有。

  人们不需要像野兽一样,因为野兽也会死在洪灾之中,它完全是运气,全看爆发洪灾时,人在高地还是低地。

  站得低,就算有盖世勇武、绝伦智慧以及比肩神灵的领导力,也难逃一死。

  随后是短期的瘟疫。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大涝之后必有瘟疫。

  前者是因为蝗虫会在盐碱地产卵,旱灾加剧土地盐碱化,人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