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活(下)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打听到一个消息,是早上乡吏路过乡道所说,郡府于当下,正在开垦各郡县之道路,以做通行之用。

  入内做工者,每人按照工分计算,可得粮食之物,每日还可管一顿饭食。”

  “不是徭役?”郑俞揪了揪下巴胡子,狐疑道。

  如修路,修运河,便是修建城池,在郑俞老家汝南之地,常以徭役召之。若是不去,那便是触律之所为,服徭役是以为每户基本职责。

  徭役则有力役,杂役,军役等诸多名目,可谓嘈杂严苛,即是大汉当下之各郡地,因繁重之徭役,让平民百姓迁移逃离者,不在少数。

  而服徭役者,不仅不会供给钱粮,即如饭食、衣服、器具皆要自备,若是徭役过重,多者离乡,土地亦会荒芜。

  遂,当下郡府之律令,以修路之户数,供给钱粮报酬,甚至提供一顿饭食,就显得特别突出。

  郑林摇头道:“孩儿听得清楚,那乡吏说了,此为平南将军体恤百姓不易所为。即是徭役,当下也之有兵役。且孩儿听闻,当下从兵,每家每户亦可得财物之资!”

  为留住出山之蛮夷,还有迁入南中之百姓,刘釜叫来各郡主钱粮兵士之吏,汇集于滇池。

  当下为赋税之策,还没制定出详细条令,便是以益州现行之赋税制度,按照人头税,或是以汉之过往田税制度,三十税一,一亩必须缴粮五升以上,于刚刚安生之民而言,显得太重,很容易造成人口之再次流失。刘釜打算借鉴的是三国时期,曹魏之《收田租令》,按户征税,即田税不与产量关联,达到增产但不增税之目的。

  如《收田租令》开篇之言: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对于徭役,尤其兵役,练习当前之环境,刘釜与法正等人商议,却是做出了详细指示。即打算发展职业军人,打算推行一部分世兵制办法,行以军户之家。为军户之家者,可得部分赋税减免外,亦有地方官寺多方照料之处置办法。

  换句话说,即是让从军之兵士,能安心于外作战,如本地之家眷且可正常纳入官寺管理之下,以加强控制管理,此亦为吸引流民百姓之重要办法。

  便看郑家之内,郑俞听完儿子所言,思虑万千,今迁来南中之地,还真是来对了!

  无论居住生产,如官寺之于律令也是这么人性,此才为百姓之福尔!

  到底是郑母观察细致入微,手里一边趁着天亮缝制旧衣,一边看着欲言又止的儿子,柔声道:“阿林可是想要从军?”

  郑林低头道:“是极,官寺条件如此优渥,即是从军也会有更多机会。孩儿打算成年……”

  郑林说着说着,乌黑的眼珠偷瞄了眼阿翁,见之脸色不对,忙改口道:“等孩儿成亲以后,即想往军中搏一份前程,还请阿翁阿母允诺!”

  郑俞沉默一会,方道:“那乃翁今岁即帮汝张罗成亲之事!”

  同郑家一样,不止是滇池,俞元、胜休、谷昌等多郡地,第一批迁入的成千上万户家庭,都于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