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进击的遂发枪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阁,“奴婢再给皇上换一本来!”

  见王体乾跑去拿书时居然瞧都没瞧自己一眼,魏忠贤顾不得生气,心中却是悚然一惊,背后发凉。

  世人皆知,这王体乾做了自己的干儿子。

  天启皇帝因拿书一事惩治王体乾,对宫人来说只是闲谈之资,可对他魏忠贤来说,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敲打!

  千年之下,累朝天子成百,但尧主只有一个,有人想做尧主,也有人想做昏君。

  魏忠贤没想到,眼前的这位,就是做尧主的那个。

  ......

  望着一声没吭,缓步退走的魏忠贤身影,朱由校冷笑一声,今日这番敲打,该是能让他老实一些了。

  还有那个王体乾,也要知道他是谁的狗,是在为谁办事!

  前几日,朱由校观兵演武场,发现勇卫营如今火器普及虽高,但大部分都不如现阶段的西方。

  千余火枪,全部都是易受天气影响的火绳枪,当然解决的方法也近在眼前,便是遂发枪。

  燧发枪,顾名思义,是利用燧石摩擦为作发火装置,是火绳枪发展后的进阶版。

  它的出现,简化了发射步骤,快捷实用,安全方便。

  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强国在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大明同样经历着历史变革。

  与西方热兵器吊打冷兵器不同,大明却是特例。

  大明的土地上,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外有建奴在辽东攻城掠地,朝廷四处灭火,疲于应付,无暇集中力量制造燧发枪。

  后世每每查阅至此,朱由校都是恨不能亲至晚明。

  现在真的来了,又怎么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此时,燧发枪在西方炙手可热,在东方却默默无闯,就连身为皇帝的朱由校,都因党争而无法抽身。

  现在东林党人“众正盈朝”的局面稍有改观,朱由校就已经开始琢磨发展遂发枪的事情了。

  其实在明末就已经出现了燧发枪,只是没有及时推广和普及。

  相较火绳枪来说,燧发枪的优势十分明显。

  它的发火装置依靠机械撞击生火,无需外来火源的帮助,也不受天气因素干扰。

  使用遂发枪时,火枪手能够快速投入战斗,专心射击,提高了精度,射速也优于前者。

  那么问题来了。

  1547年,法国人马汉发明了燧发枪,在大明的土地上,有没有跟住历史进程的脚步,将火绳枪自主进阶为遂发枪?

  答案是肯定的,有!

  朱由校从桌案上厚厚的一沓本子中抽出一份,上呈这份题本的人,就是答案中的人选——毕懋康。

  毕懋康或许不如徐光启、宋应星等人出名,但是在遂发枪这一块,他是当之无愧的华夏第一人。

  毕懋康自主创新的成果,比马汉晚了近百年。

  但是西方自发明出遂发枪以来,起初都是零星点点,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十七世纪中叶,西方军队才普遍装备燧发枪。

  大明的火器设计和加工技术,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雄厚的火器制造基础,还有自明初以来就在使用火器的丰富使用经验,这些都是装备燧发枪的后发优势。

  总的来说,在火枪的发展上,大明是不逊色于西方的。

  至于鞑清朕就不提了,人家毕竟骑射天下第一。

  望着这份题本,朱由校也在回想历史上关于这个人的记忆。

  毕懋康,字孟侯,号东郊,歙县上路人。明朝武器专家,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初授中书舍人,后累迁广西道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按、山东巡盐御史。

  毕懋康雅负器局,扬历中外,与族兄懋良并有清誉,称“二毕”。

  甲申明亡,毕懋康、毕懋良绝食殉国。

  这么多本子中,朱由校唯独抽出这一份,肯定是有原因的。

  如今的毕懋康因不喜党争而遭受排挤,郁郁不得志,但是对朱由校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相对于杨涟,这才是真正于国有用的人才,怎么能不重用?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