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八章:汤氏犬子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士,倒在女真人的战刀之下。

  就连身处京师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是负手站在西暖阁外,望着渐上冰霜的紫禁城,嗟然叹息。

  江南依旧翠绿如夏,澄澜荡漾,蔡老爷的府上,也是杭州府一带最为富裕之处,六十大寿的喜宴,选自一处湖心亭上。

  亭四面环水,由四所浮桥接连岸边,匾额上书“临安”二字,尽显高洁。

  湖面上有仆人泛舟,官人、士子立于其上,各自附庸风雅,吟诗作赋。

  岸边有蔡府高价请来的秦淮歌妓纵情声色,其曼妙舞姿,是一众老爷们目光最为流连忘返之处。

  蔡老爷与杭州府最为声名显赫的四人落座湖心亭中,从左到右,分别为茶商沈一贯、余杭知府何世柏、灵璧候汤国祚、绸缎商许万财。

  此四人,沈家为湖州巨富,同湖州府贡司有密切联系,湖州府奉上京的贡茶,连续五年都由沈一贯负责。

  就是朱由校,都可能在无意间喝过沈家的茶。

  许万财为绍兴绸缎商行掌柜,家资在整个江南,说不上前五,也能排上第七、第八,诸商人之中,威望甚隆。

  灵璧候汤国祚,来头更大。

  此人为大明开国名将汤和直系九世孙,万历四十年承袭灵璧候爵位,第二年按照惯例,开始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为南京协同守备勋臣之一。

  但是在天启元年下旬,汤国祚因治理运河水贼不力,导致湖州贡茶被掠走一批,让时任淮北饷司的杨嗣昌一纸奏疏,狠狠弹劾了一通。

  诸臣求情被朱由校视若罔闻,坚持已见,下旨惩处了汤国祚。

  当然,处置也并不是很严重,朱由校剥夺了汤国祚南京守备勋臣之位,但是却保留了他的南京后军都督府之职。

  朱由校本意,是给开国名将汤和一点面子,希望他的这位后人能痛改前非,在南京干点实事儿。

  毕竟,历史上这货虽然降清了,但那毕竟是大势已去。

  现在这种情况,如此之高的出身,还有自己这个皇帝的明显给机会,这个汤国祚难道还能和历史上一样,做一个是非不分,屁用没有的勋臣?

  事实证明,两年前的朱由校,的确是太过高看了这位汤氏后人。

  汤国祚并没有理解天启皇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良苦用心,反倒对此斤斤计较。

  汤国祚曾下私下里说出什么,我汤氏祖上跟随太祖皇帝打下大明江山,二百余年来,一直是南京守备勋臣之一,他朱由校一个区区后辈,如何敢将先祖之功视若不见这种话来。

  朱由校是怎么知道的,尚且不论,可就算是知道了,也并没有立即处置,这个事儿老魏曾经猜过,倒也八九不离十。

  老魏是谁,论猜测上意,他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事事都放心交给他的原因。

  办事干练,你一个眼神,他可能全都明白,事后往往还能举一反三,把所有事给办的明明白白。

  虽说阉党自己要吃点好处,但你皇帝吃肉,还不能让人家喝汤了?

  经过较事府的秘密查探,魏忠贤也的确令朱由校放心,他贪钱往往点到即止,按照三七分账。

  阉党办事,得到利益最大的永远是朱由校这个皇帝,最后背锅的只会是他魏忠贤。

  毕竟,全天下现在谁不知道,天启皇帝受魏忠贤蒙蔽很严重。

  当魏忠贤看着皇帝听见汤国祚说这些话,但依旧留着他时,直接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可能。

  汤国祚这话被东厂报给皇帝时,刚好和杭州兵变的消息分前后天到,要是按照以往,可能说抓就抓,说杀就杀。

  眼下留着这货,极有可能是给孙传庭练级用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