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14 弃之海上行-2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草器械,还要将逃进来的难民造册,安排大营的胥吏每天为老弱施粥。赵行德精于心算,往往闭目凝神一思,便能算出全城口粮分配和支撑的日子。

  诸军要求补充军械粮草,王彦往往随口问一句“库藏辎重尚可支用否?”或者,“前番发放当真用完否?”赵行德立刻便能应答,王彦因此走到哪里都带着他。

  得此契机,赵行德也算是对河间城中情况最为了解的人之一。城中现有各部禁军四万多人,另有厢军五千,百姓二十二万,而百姓中可征用的丁壮有六万人,健妇四万人,其余皆是不堪使用,只消耗粮食的老弱。城中军械积储甚多,但因为百姓涌入城里,粮草却有些不足。有的书吏已经提醒王彦,勿要中了辽人的计算,停止放逃难的百姓入城。

  “这些都是我大宋的百姓,”王彦指着城楼下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的百姓,辽兵将附近能烧的村庄都烧了。“诸君口中所食,身上所穿,皆是民脂民膏,如今吾民深陷水火之中,忍弃之不顾,则人与禽兽何异?吾与辽贼何异?”

  王彦平时不苟言笑,颇为严肃,幕僚不敢再劝。

  赵行德唯有反复计算,将城中百姓稀粥的分配做到维持不饿死人而已,粮草尚能支撑三个月。赵行德估计,辽军居然毫无远见地焚毁村庄,又值青黄不接之际,这十几万入寇的辽兵,后勤也是堪忧,不过辽兵比围城里的宋军有优势,野地里总能找到些吃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吃马肉。

  辽军虽然没有攻城,宋辽两边也有交锋,每隔数日,辽将耶律大石都会派人送来劝降的书信,赵行德念给王彦听时,王彦也懒得回复,到后来但有劝降的使节,不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都割掉双耳再放回去,耶律大石也就不再劝降了。

  “这王彦着实可恶,大人,末将愿带一支精骑,先烧了河间城外的码头。”亲兵统领,耶律铁哥怒道。

  “不着急这一时。”耶律大石望着河间城,两条宽阔的河水流过它的南北两面,河面上还漂浮着冰棱,“河间乃是雄城,纵然我们有巨炮轰击,若是守军拼命死守,短短时日也难攻克,兵法所谓围三阙一,网开一面,便将这码头留着吧。”

  此番辽国南京道精兵猛将倾巢而出,仅仅在河间城下的便有三万精锐骑兵,加上打草谷和掠取百姓的随从,共五万余骑,这些骑兵大部分都不在黄河河岔的大营中,而是以千人队为单位,散布周围更加广阔的地面。

  每个契丹骑兵的骑兵和随从都抓了两三个河北百姓,强迫这些百姓去寻找草料和粮食。到了晚间,契丹人的营帐和篝火铺天盖地,同天上的星星一样。与此同时,不断有从北面而来的人马汇集到这里,契丹人忙忙碌碌所修筑的营盘,到了晚上竟然有大半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