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73章 覆灭漠北鲜卑(第二更五千字。新书已开)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李素继续趁热打铁,在“全国统一录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科举考卷糊名制”,让阅卷官以后也不能看到考卷答题者是谁。

  当然,看笔迹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但这也没办法,不能一下子改太狠,也要同时兼顾成本,防止“弄了一堆监督机构去监督监督机构”的复杂操作。

  能先把名字糊上,循序渐进,就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除了上述两点,李素还有其他一些对科举的小优化小调整,无不被寒门视为善政,反抗者也不敢作声。世家私相授受官职察举的利益链,至此基本上算是被李素温水煮青蛙煮死了。

  ……

  内政励精图治、连续拿下两项重大变法之后,大汉的对外军事行动,也终于拉开了序幕。

  随着赵云带着在东北驻扎了多年的骑兵出征,国家再次进入战时管制状态,朝廷的动员调度能力再次绷紧、不合时宜的内部反抗和异议也被压了下去。

  哪怕之前对李素的进一步深化科举改革有想法的人,也不敢在这时候出头。

  因为他们知道,但凡在赵云用兵的时候内部整出什么幺蛾子来,刘备绝对是可以找到合理借口直接把他们杀了、以维护战时稳定的。

  这样一来,等于是李素变法的时候,这些人还没来得及反对,就已经被捆住了双手。

  而赵云那边,他带了五万精锐骑兵、包括一万铁甲骑兵,走陆路从辽河流域进入黑江支流嫩江流域,随后北上、直逼大鲜卑山与其北侧的呼伦贝尔草原。

  周瑜则带着海船队,给赵云提供后勤补给——骑兵还是不走水路行军的,因为海船运战马有点难度。但骑兵也不需要船,船只是给骑兵运粮食的。

  赵云五月出兵,七月就在呼伦贝尔草原上,跟残存的高句丽人打了一仗,高句丽人还真没料到汉军会迂回这么远、还不担心后勤补给,被彻底打了个落花流水,把大鲜卑山以北的草原和平原屯垦区彻底丢了。

  只剩下几万人逃进大鲜卑山山区,彻底当上了渔猎野人民族,放弃了农耕的生活方式。也因为他们逃进了山里,赵云要彻底搜剿他们需要很长时间,只能是徐徐图之,但高句丽作为一个文明国家的建制,至此就算是彻底消失了。

  赵云花了一整个夏天和秋天解决高句丽问题,也深入呼伦贝尔草原,收拾了几个鲜卑和丁零人都有的小部落。

  但随着天气转冷,因为在东北北部无法常年驻扎过冬,赵云只能是暂时把主力撤回来、只赶在冬季来临前让将士们赶工伐木、修筑了几个木质克里姆林型要塞,然后把周瑜运来还有剩的粮食,都运进要塞囤积起来,以备明年大军再到这儿的时候取用。

  赵云的五万人,只留下了几千人守住这些屯粮堡垒,还留下大量弓弩物资、火药、一窝蜂、突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