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7 钢铁的碰撞 五_铁血大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自于旁边一辆被打开了花的t-28,虽然厚薄不一样。不过总能凑合一下。

  在扎伊采夫等苏军战场抢修队官兵的努力下,很快不少被华军摧毁过一回的苏军坦克,又焕发了第二春,由临时拼凑起来的坦克车组成员驾驶着再次投入战斗。根据战后苏军东方面军的统计,在下乌金斯克反击战中,在第一次被摧毁的苏军坦克中,约有70%得到修复重新上了战场。还有不少坦克被反复修理了三四次之多!正是由于这些苏联机修人员的努力,才让数量和质量都处于劣势的苏军坦克部队能一度和对手打了个旗鼓相当!

  而作为苏军的对手,同样在世界大战战场上鏖战了两年的华军装甲部队也知道战场抢修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战争开始之前,华军装甲部队里就有战场抢修队的存zài。但是随着华军装甲部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工业在这两年里面的高速扩张,作为新兴工业大国底蕴不足的弱点还是展露无遗了。技术工人稀缺的一塌糊涂,绝对超过了大熊猫。不管是军队还是后方的工厂都抢着要,都把他们当个宝,怎么舍得把他们往炮火纷飞的前线送?要是打死了可很难补充!

  所以到了下乌金斯克战役的时候。华军装甲部队里真正有技术的机修工已经不上战场了,而是用坦克修理车把受损的坦克拖下战场,在战场外面的相对安全的地带进行维修。当然还是有一些只进行过简单培训的士兵在前线从事一些简单的战场维修,比如换个履带什么的。

  打坏的坦克在修理以后又可以重新开上战场,但打死的坦克兵和步兵却只能长眠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了。由于一早就制定了用人命消耗华军装甲优势的作战计划,所以苏军的伤亡是极为惨烈的,短短一个晚上。就有超过3万苏军官兵倒在了进攻的道路上,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图哈切夫斯基却没有停止这种不惜命的进攻方式,或许是他相信只要赔上十几二十万条苏联性命,绕道偷袭的巴甫洛夫集群就能断了华军装甲集群的后路;又或者是他意识到现在如果打输了下乌金斯克反击战。到了明年恐怕要将整个西伯利亚和中亚都丢给中国人了!所以在伤亡数字直线上升的情况下,他仍然毫不犹豫地将更多的部队投入战场。

  当下乌金斯克反击战打到7月9日上午的时候,双方累计投入的兵力总和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投入的坦克、强击火炮更是达到了2000辆(包括维修后再次投入的坦克)之多。如此庞大的兵力就在短短的50多公里宽的平原上奋力厮杀,双方都下了最大的决心,一次次的冲击和反击,平原上躺满了中苏两军官兵的尸体,到处都是起火燃烧的装甲车辆残骸。

  就在双方的鏖战进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