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十六章 剪不断理还乱_学霸终结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意,戒备也松了下来。

  “火候差不多了。”费莉萝心中暗忖。于是,她抛出了今天的主要目标。

  “爸,如果有机会的话,通信电子类的出口生意,如果有稳定可靠的产品货源、也有已经初步达成意向的客户的话,你愿不愿意搭把手帮着报关打点、帮衬一下手续呢?”

  费政清只是稍稍想了想,就以为女儿是信口胡说呢:“电子产品?你说的是保税区那些来料加工的代工货吧?这你就不懂了,保税区的来料加工生意,和我们这种传统型外贸公司根本扯不到一块儿去。”

  他虽然没怎么做过电子产品的进出口生意,不过好歹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上当初还是有这一项的。多年的老外贸了,费政清心里多少对不同产品的路数都还清楚。

  中国的电子加工业,其实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状态下。绝大多数电子厂都是在给国外大牌代工,做的大的,也就如富士康那般,算是顶了天了。

  在传统电脑和其他相关器件的生产里,中国企业往往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无法本土化生产的晶元、芯片,然后国人只是赚几块印刷电路板的**T(贴片,比如波峰焊工艺的)辛苦钱。如果是手机行业,选择面就更少了,只有从美国高通或者台湾威盛电子进口芯片组,仅此两家。然后加工外围电路板、烧制好程序做成整机再出口。

  国家外贸政策里,有一种鼓励来料加工型出口产业的扶持,叫做保税。很多做保税品行业的加工厂,都必须建造在保税区内。比如江浙一带最有名的保税加工区就在沪江的浦东、姑苏的昆山、明州的北仑。

  那些正常情况下用于本国人民消费品的高端进口芯片,原本是不免进口税的——这是为了鼓励中国人尽量少用那些只有外国人才能生产的出来的东西,以保证国家的外汇增长。

  但是如果这些芯片进了保税区,可以担保“我之所以进口就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绝对不是为了给本国人民消费”的话,政府就会网开一面,给这些本国无法自产的原料免税。因为保税区电子加工企业的特性,他们往往也会倾向于给国际品牌而非中国品牌代工。

  在费政清的印象里,费莉萝提到的那种电子产品出口生意,无非也就是这一类了。这种生意里面的门道太深,和他如今的经营交集太少,费政清是绝对不会去碰的。

  然而,费莉萝下一秒钟的回答却让他大感意外。

  “爸,我说的也不是那些国外品牌的来料加工啦。”费莉萝陪着小意儿,柔声地解释,

  “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通信品牌,做手机、无线上网卡这些产品,想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去。我记得你不是在菲律宾、还有印尼马来新加坡这些地方,都业务网络挺熟的么,那些地方的政府关系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