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黄巾!黄巾!_三国之老师在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冀州往颍川杀去,汉灵帝大急,招天下才士以抗黄巾。

  二贤庄中,众人齐聚一堂。

  “报……!”

  郭德匆匆的跑了进来,对李知禀报道:“启禀主人,有黄巾贼波才带领十数万人马往颍川赶来!”

  听到黄巾贼来颍川,李知反而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来了,他要是在不来,我这心里老惦记着,如今来了,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战吧!”

  想到此处,李知突地站起身来,喝道:“众人听令!”

  “属下在此,请主公发令!”众人立刻起身躬身听令。

  “令,郭三领一万人马,驻守二贤庄,把郭家村众人全部转移到二贤庄内,并把庄前机关全部打开,若贼人前来,固守待援。”

  “喏!请主公放心,某必誓死保证庄中无恙!”郭三见李知把家小都托付给他,便下了军令状。

  李知闻言点了点头,接着下令:“令,杨英领五千人马为前锋,遇山开山,遇水搭桥,为大军开路!”

  杨英闻言之后,脸上带着难色:“若属下为先锋,那主公的安危……”

  他话还没有说完,便被李知扬手打断:“不必多言,依令而行!”

  “喏!”杨英看李知态度坚决,便大声应了一声喏。

  “令,徐晃带两万步兵、七千弓兵、三千骑兵,合兵三万为中军,本候亲自带兵五千为你压阵,我等共同迎战黄巾贼人!”

  “喏!”徐晃听李知命他为将,大声应诺。

  李知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看向众人:“诸位,当今天下乱世已显,我等在这乱世之下挣扎之人,当戮力同心,共抗黄巾蛾贼!”

  这是众人共同起身:“戮力同心,共抗蛾贼!”

  颍川阳翟县衙。

  阳翟县令因为黄巾的之事正在唉声叹气,愁眉不展:“这可怎么办?!十数万人马,又没有别的援军,叫我如何守得了这阳翟?!”

  “报…!”这时外面来了一个公差,大声的禀报道:“启禀县尊,城外来了大队人马,看旗号像是我大汉官军!”

  “哦?”县令闻言精神一震,赶忙站起身来:“速速带我前去一观!”

  两人来到城头之上,只见远处有一军人马正往这里缓缓行来。

  此军,前后相距约有七八里,成前中后三个方阵,行进之时,方阵亦是整齐划一,甚为壮观。

  见到此,县令便知道这些人绝非蛾贼,于是赶紧往前锋旗帜上看去,只见旗帜之上写着:汉古乡候李。

  县令见此,喜出望外,他当然知道古乡候是谁,当初李知的户籍还是他给办理的,没想到今日却为李知所救,当真是世事无常!

  县令心里感叹了一会儿之后,便赶忙对一旁的差役说道:“快快去打开城门,迎接古乡候进城!”

  等差役走后,县令激动的对着天空大声喊道:“我阳翟总算是有救了!”

  喊完,他想了一下又觉得,把此等重要的事交给一个差役甚为不妥。

  “不行!还是我亲自去迎接古乡候吧!”说完,他便匆匆的下了城墙,往城门跑去。

  跑到一半,县令突然停住,寻了一个守城的士卒对他言道:“汝去通知县丞,让他置办一桌上好的酒席。”

  说完,看那人点头之后,便又匆匆的往城门跑去。

  等县令跑到城门之时,城门已经打开,见此,他赶紧跑上前去,站在城门口等待着李知的到来。

  李知此时在军中看着自己连绵壮阔的军势,心中十分的自豪,这可是他积攒了数年才有的资本。

  此时,郭嘉驭马上前,对李知指了指阳翟城城的方向:“兄长且看,我那师兄想必是看到兄长前来,正在城门口迎接兄长呢。”

  李知放眼一看,可不正是,只见城门前有一人,带着几个衙役正在那里等候。

  见此,李知便下令道:“传我军令,加快行军!”

  “喏!”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