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装裱_当我成了名作家后的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品装裱的样式需要褚清过去指导一下。

  装裱可以说是提高作品观赏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展览的手段就是大尺幅和精装裱,对于色彩和空间的运用是非常精致的。

  以前还有印章作为点缀,这是从传世的书法作品上得来的灵感,古代的收藏印章的盖的十分考究(乾隆除外),也能提高作品的艺术性,所以喜欢在作品上盖很多的印章(尤其是大尺幅的行书)。

  但是后来有的人认为太多的印章实际上是在破坏作品,所以就少了很多,现在就把功夫使用到了纸张、装裱,以及笔墨的使用上。

  但是究其来源很多人说是学自美术的理念,实际上古代人,尤其是近代人在这方面的使用上并不弱于现代人,各种花哨的纸张,还有不同的墨色等等。

  到了现在,又出现了追求朴素,追求书法原本模样的思想,所以白宣纸或者色彩朴素的纸张又出现了,还有不少自己做旧,或者求购的旧纸张成了不少人的第一选择。

  但是书法的内核依旧没变,褚清认为书法不需要过分装裱,简单的装饰一下就可以了,毕竟是展厅里,还是需要打扮一下的,就像是哪怕在漂亮的姑娘,在出席一些重大的典礼的时候,也是需要饰品和服装的。

  褚清一路赶到位于省展览馆后面的装裱店,这家装裱店是书协多年以来的合作伙伴,基本上书协的展览都是靠这里装裱的,褚清停好车,这是个大院子,里面则是个小楼,有两层。

  褚清一进门就有人过来招待,褚清报出自己的名字,那人一些子就喜笑颜开了,褚清可是个大主顾,300副作品,这基本可以算是个中型展览的作品规模了。

  “褚先生,您的作品在二楼,现在大部分都装裱好了。”

  那人把褚清作品的装裱情况和褚清讲了一下,还和褚清拉了拉关系,表示褚清以后来装裱都可以给打折,完事了还想请褚清吃个饭。

  这人一副人情练达的样子,褚清也愿意卖个面子,边聊着就上了二楼。

  这里大概有个将近200平的样子,两边的墙上都靠着木板,上面都是已经上好了画芯和覆被的作品,这是等着晾干,然后再剪裁、上菱布,贴卷轴等。

  在墙角还有几台装裱机,这都是大家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烫平作品,还有加热胶膜。

  也是机器装裱里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当然也可以用熨斗代替,不过熨斗私人使用还可以。

  大规模装裱,熨斗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十分的不方便。

  褚清看了看自己已经装裱好的作品,看起来似乎没有糊弄自己,都是手工装裱的。

  这点褚清很满意,机器装裱快则快矣,但是时间长了胶膜就会脱落,并且胶膜和腹背的使用使得作品很厚。

  褚清看了看装裱师傅不太理解的地方,毕竟是很重要的作品,装裱师傅也不太敢操作。

  “你看,这里我打算,,,,”

  褚清三言两语就把这些作品的装裱设计和装裱师傅讲清楚了,其实这些人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只是不明白而已,稍微一讲人家很快就理解了。

  “厉害,装裱还可以这样啊!”

  装裱师傅对于褚清的设计就感到十分的佩服,这种设计是他从业十几年来都没见过的。

  看来褚清不仅字写好,装裱的理解也是非标好的。

  褚清的作品其实在这些装裱师傅手里得到了十分高的评价,这些人什么作品没见过。

  用一句狂妄的话说,人家装裱过的作品比不少人搞书法的人见过的作品都要多。

  褚清的字好不好,他们这人可是十分清楚的,就像是美食家一定有一手好厨艺,调音师一定弹的一手好钢琴。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