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李岩的忧郁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南部,实力发展很快,这点李岩是知道的,不过王朝开创,就是要依靠精兵强将,老是想着束缚手脚,自然难成大事。

  就是要束缚,也该是大事以成,再来杯酒释兵权。

  高义欢没想到,李岩会这么说。

  其实与历史上相比,这次李自成东征,已经是相当的能沉住气了。

  历史上李自成崇祯十六年底杀入关中,十七年初称帝后,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东征,三个月不到,就攻下北京。

  整个过程,除了在武宁关遭受激烈的抵抗外,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一样。

  不过李自成火急火燎的东征,失败的速度也是一样。

  这一次,李自成是十六年初,便占据了关中,准备的时间,比历史上多了近一年的时间。

  眼下李自成在关中待了一年,顺军将士早就按耐不住,从上到下都是叫嚷着东征,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北京。

  此时整个大顺朝,都觉得东征太缓,李岩却认为太过仓促,确实让高义欢有些意外。

  高义欢心中惊讶,不过却没有说出心里的想法,而是反问道:“皇上和牛丞相早欲东征,为此已经准备一载时间,节帅为什么这样说呢?”

  李岩看着高义欢,“义欢啊,你忘记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再帐中对我陈述的事情吗?”

  高义欢自然是不会望,只是他现在成熟了许多,想法不会那么天真了。

  从理性的角度,高义欢觉得,顺军占据关中后,完全可以精耕细作,恢复地方,开办科举,积蓄实力,让明朝和清军继续耗着。

  不过,李自成和牛金星显然等不及,他们已经被推翻明朝,建立新朝的诱惑,完全懵逼了眼睛。

  这个时候,谁说话都不顶用,不仅劝不了,反而还会被视为异己,遭到打压。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袁术,劝他不要称帝的人有,但是劝不住啊。

  又如两个自诩世界第三的国家,不能认清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很厉害,很能打,结果被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不仅仅是李自成和牛金星飘了,整个顺军都自信心爆棚,谁敢说句不一样的话,铁定被众人的口水淹死。

  高义欢点了点头,“自是记得的!”

  “既然记得!”李岩板起脸来,他看出高义欢想要明哲保身,“那你应该知道,眼下东征,时机尚未成熟。此时东征,就算我朝攻下北京,有能力接手明朝留下的长城防线吗?明朝边镇早已糜烂,要想防住清军,我朝必要布置重兵,那南线明军怎么应对呢?”

  李岩忧郁道:“况且边镇费钱,北方残破,我朝控制之地,现在根本无法支持边镇。关外悍夷,只要破边墙一次,我朝锐气立泄,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顺想要取代明朝,有两个历史使命必须完成,一个是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一个是抵御悍夷。

  这也是北方百姓,对新生的大顺朝的期许,只有能完成这两件事情,大顺取代明朝,才有意义,如果解决不了,那干嘛不支持大明,迎一群土匪呢?

  这其中,能否挡住满清,又是关键的问题。

  因为只要清军一入塞,百姓士绅就会发现,原来你也不行。

  此后顺朝便只能步明朝的后尘,花大力气去防守长城,而这样一来,便又须要收重税,所以结局几乎注定。

  李岩叹了口气,“明朝在同时应对清军和大顺的征战中崩塌,大顺必然也无法同时应对清军和明朝!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皇帝听不进去呢?”

  高义欢看李岩的样子,又见他早些日子就来到西安,便知道他没少游走劝说,但面对信心膨胀的大顺朝廷,他的劝说,显然没有任何作用。

  高义欢认真倾听,不过还是没有表态,而是继续问道:“节帅以为,朝廷该怎么办呢?”

  李岩叹气道:“自然是学北宋,先南后北,派军夺取四川,然后建瓴而下,夺取湖广和江南,最后北上。如此天下尽入囊中,岂惧区区外夷!”

  高义欢心里对于李岩不禁有些佩服,只是可惜,他没找到明主。

  两人正说着话,这时门外的侍从却忽然敲响了屋门,打断了两人的交谈,“启禀节帅,有位周将军过来,要见高将军一面!”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