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老子没猜错_渔色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得不错,不过现在你也是苏州城一号人物了,让你那兄弟以后少干些偷鸡摸狗的活吧,丢份。”

  花爷连连点头称是,不敢反驳。

  正说着,从远处吱吱扭扭的来了几辆车,排成一溜停在了那座房子外,打头的一辆车上下来一人,青衣小帽中年模样,左右看了看上前轻轻拍了拍门,很快房里有人开了门,两人在门口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就见门内开始有人往外抬着一个个柳条筐,往那几辆车上放去。

  花爷低声问道:“那筐看着不对劲,要不冲过去抓人?”

  “先等等。”徐子桢想了想说道,“最近这事在苏州城闹得人心惶惶,不把根本解决掉是不行的,咱们先等等,看他们把人送哪儿去。”

  那些柳条筐四四方方,编得很密实,从外边看不出里头有什么,差不多有半人多高,不用花爷说,徐子桢也看出了问题,这大小要是藏个人的话是绝对够了,看来他们这是一批人票攒得差不多了,该换地方拢齐了。

  没多大工夫,几辆车全都装了个满,车队开始动了起来,徐子桢一扬下巴,和花爷远远地跟了上去。

  车队从娄门出了城,绕着城墙走了小半圈,来到了西边的阊门,不远处一条宽阔的河道豁然于眼前,徐子桢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要走水路?

  阊门外不远处有个宽敞的河岸码头,人声鼎沸车来人往的,到处是装货卸货的船只。

  徐子桢没来过这里,见到这热闹景象不由赞道:“这地方好热闹。”

  花爷在旁笑道:“这儿叫万人码头,可是咱大宋的粮油集散地,有句老话叫‘苏湖熟天下足’,苏州湖州两地的米粮能管一多半大宋百姓的饱,这时节又正是粮熟之季,所以这些日子热闹着呢。”

  徐子桢恍然,随即眼睛紧紧盯着那行车队,只见那些车直驱入内,停在了码头里端一个相对人少些的地方,岸边泊着一艘平底宽舷的船,船头插着一杆旗,上边写着三个大字——长兴记。

  “这就是那作坊的名字?”徐子桢指着那杆旗问道。

  花爷摇头道:“长兴记是京城里一个老字号的油酱铺,每年都得来咱们苏州进不少货。”

  正说着,就见船上下来一个小厮模样的年轻人,和车队领头那人招呼了一声,便指挥着开始将车上的柳条筐一个个的往那船上搬了起来。

  花爷指着那小厮说道:“这是长兴记的伙计,来苏州进货基本都是他。”

  徐子桢一愣,暗忖道:难道是我想多了?这里头可别真是装的酱油吧?

  他想了想,问道:“花爷,这地方你熟么?”

  花爷闻言一乐:“大哥,我就是这儿的地头蛇,怎么能不熟?”

  徐子桢点点头:“那好,想办法让我混上船去。”

  “好。”花爷二话不说走了过去,徐子桢稍微落后半步跟在后边,低着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