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兰江上的日与夜 第39章、离家万里,犹然可见_钢铁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洞里的干燥暖和,待修完了外围设施的人们站在废汽油桶边烤手时,连里其他早就睡去了,便是值夜的哨兵也是倚着裹了雨布的钢枪在打哈欠。

  “你去休息吧,我来值岗。”沈如松走过去对哨兵说道。

  这个哨兵姑娘将信将疑地走远,她一双露出面巾的眼睛眨巴眨巴,像是说“你是在骗我吗?”。她在一边偷偷观察了许久,才确定2班长真的在替她值岗,于是暖融融的睡袋很快把她拽进了梦乡里。

  明哨暗哨流动哨,在危险的野外,没有暗处的眼睛,任何一支队伍都可能忽然间遭大难。一边对抗着寒冷,沈如松握着着发誓过要人在它在的枪,他巡逻到山洞不易察觉的一角,发现这里竟然是猎兵们的留言板。

  沈如松眼珠子转了转,记住这里,下哨交接岗了赶忙回到这里,读着岩石上的刻字。

  “2072年2月7日,第102独立猎兵营3连2班班长李敏博,记录。”

  刻在岩石上的字迹潦草不堪,显然是以匕首划出,在火柴的微光里,晦涩难懂,但偏偏有一种莫名而熟悉的感觉,沈如松每一个字都认出认清了。

  皮手套抚过一行行字迹,沈如松拉高围巾遮住鼻梁,继续默念着。

  “2月6日晚21时36分,我部于河谷小瀑布处遭遇渴血兽群,歼灭之。战斗中,战士王华、张秋丽、谭文宝牺牲,情况不容许带回,只得在此埋葬,带走兵牌。任务在继续,我无法带他们三个回家。青山埋忠骨,葬在这里。”

  短短百来个字,没有任何多余,但其中包含了多少艰辛苦痛?

  沈如松看得眼底发酸,其他部队牺牲了人员,总是能带回到烈士墓园好好安葬,而猎兵呢?多半只有衣冠冢。

  不仅仅是这一段刻字。沈如松在岩壁上发现更多的或早或晚的记录。最早的是在2063年5月1日,即是地表重建的十五周年那天。在山壁左边,端端正正凿了一句话。

  “五一节!劳动人民万岁!”

  后面有九个感叹号,个个不一样。沈如松能想象出,在祖国当下意义最深沉的庆典节日里,这九个履行职责的猎兵在这座荒凉的山脉里,取出猎刀划刻岩壁的喜悦模样。

  沈如松一个个找过,在许多行磨痕刻痕里,他看到了“xxx到此一游”、“想回家讨老婆”,后面这句话下边不知是谁戏谑刻了一句“我想吃你老婆做的红烧肉。”

  最滑稽的是,还有一句“我是蒋飞飞,我没认真站岗,班长叫我刻石记错。”

  沈如松回头确定排长没站在后边,免得他也在这儿丢脸刻字。

  不过他摩挲了会儿胡须拉碴的下巴,还是摸出工兵铲,用刃尖凿了行字。

  “2083年4月5日,第99步兵团2营1连1排2班长沈如松,执行维护任务时经过。”

  沈如松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