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第 106 章_明宫小食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洗衣就成变相的玩水,原刻钟就结的事,硬是托小半个时辰。

  不玩水没啥工具,也只是互相泼泼水。张羡龄想起后世品种多样的玩水工具,打算给孩子们做把水枪。

  她转头和李广说这想法。

  李广思索下,道:“娘娘说得这种玩具,也许民有艺人做出来。”

  闲也是闲,张羡龄便让李广带路,带家人去那艺人的作坊围观

  作坊老板姓刘,是个精明干的中年人,听描述,立刻问:“那输水管可用皮子来做。因是东西,我得先试验试验,七给信,不知您可否接受。”

  “都行,只要东西好,钱不是问题。”

  她与刘老板商量的时候,朱祐樘就带三个孩子在作坊里闲逛。

  他看见作坊里还有两台闲置的织女机,转问刘老板:“你们也做织女机?”

  “是。前两年织女机时兴的时候,我家作坊几乎都全在赶制这个,只是最近生意渐渐没那好。”

  张羡龄听,插嘴道:“这是如何?织女机不好用?”

  “也不是。”

  钱老板有心与这几位客人搞好关系,于是特意放下中的活计,攀谈起来。

  原来这两年随织女机与鹊桥机的广泛传播,棉花的种植量越来越多,棉织的价钱年比年低。

  来这是件好事,因为不少寻常百姓够添置棉袄。但凡是都有两面性,织女机的不断改良棉织产量提高,价格下降,有些织户见利润微薄,现在也懒得折腾。

  也就是说,现在纺织品的生产力供于求?张羡龄听见这个,有些吃惊。

  朱祐樘也是第次听说此事,剑眉微蹙。

  走在街上,三个孩子攒在前头,李广等人紧跟。张羡龄与朱祐樘落在最后,远远瞧孩子们玩。

  拥挤的人潮里,弥漫食的香气,各种不同声调的货声,人烟繁华。周围那些寻常的百姓,都在认认真真的活。

  张羡龄心里还想织女机的事,她扶持起来的项目,像是另个孩子,盼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可如今,织女机的发展却到个瓶颈期。

  有些话,她知道为皇后的自己不该说,可是……可是……

  她还是忍不住,向朱祐樘道:“其实,织女机如今正有个机遇。”

  朱祐樘诧异地看她眼,下瞬离她近些,肩膀碰肩膀。

  他轻声说话,用只有他们俩听见的音量:“我听。”

  “虽然说现在大明境内纺织品的市场有限,可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若是卖到海外去,必定大有所为。”

  这样大胆的话,张羡龄说出口,只觉得颗心怦怦作跳。

  她觉得,大明是时候开放海禁。

  海禁这政策,是洪武年为防倭寇乱提出的,永乐年曾经趁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东风放宽些,但随土木堡变,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海禁政策也随戒严。

  按照历史的轨迹,明朝的海禁并不是从始至终直持续的。弘治后,到隆庆年,便迎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