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第 89 章_明宫小食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日之后,燕京小报的头条大篇幅报道了一个民妇的故事。

  与以往简洁的版面不同,这则故事占去了整个甲版,第一眼看上去像是把后头的小说传奇挪到前头一般。

  前买报的仆妇见着这版面,翻覆去问了卖报人几遍,再三确认之后,方满腹狐疑的将崭新的报纸带回了主家府邸。

  如今京城里不少识字的夫人太太,习惯托家人买几份报纸看。不然,后宅夫人们彼往之,跟不上话题。

  龚太太也有这习惯,接过仆妇送的燕京小报,她立刻看了起。

  头版很奇怪,竟然是说的一个民妇。这民妇姓齐,是一个寡妇,带着一个小女儿孤苦伶仃的过活。执笔者文采极,朴素无华的大白话,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如元曲大家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一般的氛围。

  龚太太读至,不由为这齐寡妇掬了一把辛酸泪,只盼着她与女儿的日子能过些。

  她低头往下看,其中写到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忽然慈幼局开了一家绣坊,愿意让齐寡妇进去做工,甚至同意她做工的候将女儿寄放在慈幼院,于是母女两人日子渐渐了起。又因绣坊所出品的棉布极其低廉,在这个寒冬,齐寡妇终于能给女儿买上一身厚实的棉袄,而不是打了补丁的衣裳里塞芦花。

  看完这个报道,龚太太很是欣慰。感动的同,她心里有些疑惑,如今的棉布难道便宜到了这地步?

  龚太太反倒下一版,只见上头还有一则消息,正给她解了这疑惑。原慈幼局纺织厂之所以能产出这样美价廉的棉布,是因为有两种改造的织机,叫织女机与鹊桥机。但这两种织机是皇宫大内研制出的,工艺复杂,民间没有,也不对外出售。受织机数目的限制,慈幼局纺织厂生产的棉布也有限,如今只供应些家境贫寒之人,棉布数量亦有限。

  看到这,龚太太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若是她们家能弄到一两台织女机与鹊桥机,也如慈幼局纺织厂一般生产的棉布,不是能赚大发了么?

  她是个很有头脑的人,有了这个念头,连后半截报纸也懒翻了,抱着手炉坐在官椅上,心里想的全是怎么跟皇宫大内牵线搭桥。

  这年头官作大的,亲戚求亲戚,朋友求朋友,七弯八拐,总能与皇宫扯上点牵连。不说娘娘侍长,女官太监总是能扯上一些关系的嘛。

  像龚太太这样的高门夫人,京城富贵之家的族谱可是门清儿。她略微思量了一下,就想到她娘家妹妹的小姑子所嫁郎君似乎跟坤宁宫管事牌子文瑞康有些交情。

  说起,龚太太娘家妹妹的婆母再过两日便是大寿,她正可以趁着这个消息,去打探打探。

  龚太太与夫君通过气之后,便精心挑选了一个红珊瑚盆景作为贺礼,满面容的去她妹妹的婆家拜寿。

  龚太太的妹妹也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