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章 科举_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弟,那都江堰还缺……”

  “俺不说就是了。”张飞赶忙住嘴。

  孔明则是想起来了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有点忧虑:

  “光幕此前曾说,这李世民与那曹贼一般都有头风病。”

  “这如今骤然听闻如此消息,恐……”

  头风病…应该不会致人死亡吧?孔明也不太敢确定。

  张飞也有点想幸灾乐祸:

  “说不定那唐皇正与武后如胶似漆呢……”

  孔明摇头道:

  “此前光幕中唐皇曾有言语,西域未收,可见其时之早。”

  庞统眼睛一亮,随即拍腿大憾:

  “恨不能亲眼一观那唐皇看到如此消息之景!!”

  ……

  甘露殿中。

  长孙皇后正端坐榻上,一边给枕在她膝上的李世民按摩脑袋,一边凝神听着杜如晦的说明。

  杜如晦言语简练精准,寥寥数语便让长孙皇后对如今情况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也让长孙皇后解开了心中的一个疑惑:为何此前大家偶尔会兴奋异常,但问起来却又不说。

  如果不是深信其秉性,长孙皇后差点都以为李世民偷偷服用了五石散。

  如今知晓其忧虑之后,长孙皇后倒是笑眯眯对着膝上的李世民道:

  “既能承陛下贞观之盛世,想来这武才人亦是巾帼豪杰,恰巧妾身身边缺一位机灵可儿之人。”

  这便是要李世民提前将那武才人召入宫了。

  李世民有点犹疑,长孙皇后巧笑道:

  “如今召见,如何处置尽在陛下一念之间,大唐的千古一帝李世民陛下有何好惧?”

  李世民腾的坐起来,这个称号此前还是喜欢的,但不知怎地被自己皇后大声念出来却有了一种羞耻之感。

  于是只得连忙喊道:“那依观音婢便是。”

  恰巧此时光幕继续徐徐滚动,李世民忙讨饶道:

  “先看光幕。”

  【五姓七望是唐初的说法,借着贞观的兴盛,以及如魏征、房玄龄、李勣等勋贵罔顾二凤警告争相与山东士族通婚。

  士族大姓也迅速恢复元气,到高宗时五姓七望已经变成了七姓十家,当时寒门宰相李义府与山东士族攀婚遭拒,于是上告高宗。

  高宗于是下令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也就是俗称的禁婚家的由来。

  一纸禁令反而抬高了山东士族身价,七姓十家以称禁婚家为荣,而且禁令也没什么用,偷偷结婚就是了。

  文宗时皇帝亲自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太子能娶郑覃孙女,郑覃不允并将孙女嫁给仅为九品官的崔皋。

  唐文宗“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的感叹由此成了禁婚家的金字招牌,山东士族声威益重。

  而李世民修《氏族志》的作用背后有个很无奈的事实:唐朝的科举相较南北朝和隋朝确实是进步,但对唐朝来说作用不大。

  太宗贞观二十年,二凤巡查并州,遣派大理寺卿等二十二人巡查四方,但巡查使们很快发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