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3章 帝国_朱允熥赵宁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昌轶事中,一个记载永昌皇帝言行的小片段中,得到了证明。

  「如果帖木儿国所有的商品都来自大明,那他们就等于己经被大明所征服了!」

  那么帖木儿帝国为何要寻求同大明的合作呢?

  同样的,也是利益!

  永昌皇帝时期的帖木儿帝国统治者,更加的亲近东方。但由于其统治的帝国境内,民族众多信仰,光靠一位的铁血手腕难以维系。

  所以,当是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沙哈鲁,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想要学习东方先进的统治理念。他迫切的希望学习到,为何同样是民族众多信仰众多语言众多的国家,中国从来都是大一统呢?

  而且,在经过了帖木儿帝国和大明帝国一

  开始的不和睦之后,在永昌皇帝的时期,帖木儿帝国通过丝绸之路还有使团,了解到了大明王朝的富庶和兴盛。

  而明朝的永昌皇帝,又从来都是个利益至上的人,所以双方东西两个大国在合作上,一拍即合。

  但这里还有个疑问,为何在大明帝国官方的史料中,记载这次帖木儿的使团行动为朝贡呢?为何要说帖木儿帝国是他们的属国呢?

  笔者认为有两点。

  第一,大明帝国在吞并他国领土时百试不爽的西个字,自古以来。

  自古以来帖木儿帝国西域之地就是中国属国,所以将来一旦被中国吞并,有法理性。

  第二,笔者认为也是永昌大帝个人的无奈之举。

  因为不说成朝贡,无法说服中国守旧的官僚集团。

  要知道帖木儿帝国在兴盛之后主动断绝跟大明的朝贡关系,一首被许多大明帝国的官员们,视为奇耻大辱。

  因为这等于帖木儿挑衅了中国,一首以来天下共主的观念。

  何谓天下共主?

  天下,就是天空之下所有土地上只能有一个主人。

  那就是中国皇帝!

  注意,天下就是天空之下的天下。

  早在大明的建立的初期,明太祖就迫不及待的宣布自己是天下共主,他不但统治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更是元朝的合法继承者,所以大蒙古帝国之下的各邦各部,也都是他的臣民。

  到了永昌皇帝时期,大明帝国更是推行对外扩张为国策。

  所谓的外国,要么臣服于大明帝国的屠刀之下,要么就要被灭国。

  大明帝国没有敌人,所以不需要朋友!

  不得不说传统的士大夫们,他们的外交眼光是短浅愚蠢的。

  所以为了安抚他们,必须把这次合作在史书上记录成.....朝贡!

  总之,帖木儿帝国和大明帝国,当时世界上两个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达成了贸易共识。

  但这对于帖木儿帝国来说,公平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首到今天,原帖木儿帝国疆域,分割成数个小国的土地上,倾销的依然是中国的货物。

  波斯湾等港口上,停靠的最多的,依旧是中国的商船。

  而那些土地上的国家,依旧只能靠着本国的矿产,精美的手工制品,做着不对等的生意。

  反观另一边

  他们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修筑了铁路,修筑了机场。

  昔日的边疆变成了江南,昔日的敌人变成了子民

  中国把他们.....变成了自己!

  在中国人商队走过的地方,那里原先的不同信仰不同语言文字的人,渐渐的也变成了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域文化不但完美的结合,而且孕育了新生代中国人超高的荣誉感。

  有时候,越是研究中国的历史,越会觉得不可思议。

  整个中国史,其实并不是一部侵略史。

  尽管他的兴起,伴随着无数次战争。

  但在那些征服和赫赫武功的背后,其实是一次次的文化传播史,文明结合史,民族融合史。

  或许六百多年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沙哈鲁也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会主动派遣使节。

  中国,不是以国家的形态存在于世界上。

  而是以国家形式屹立不倒的文明。

  一种行走的文明!

  ——《大明帝国》

  免费阅读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