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太子柄国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政使任上,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相权复辟,道理很简单,他捏着上下沟通的权力,而且通过旬会,可以左右九卿意见,将朝臣的共同观点上呈天子,以供天子选择。

  毫无疑问,这就是和朱棣共同分享了决策权力。

  如今解缙接任通政使,他虽然百般努力,但是旬会的主持权还是回归了吏部尚书手里,此时的通政使,就和真正的宰相相去甚远了。

  其实历代的权柄,就是这样的,并非官位越高,权力就越大。

  比如曹爽和司马懿,同受托孤的时候,他们俩都挂着录尚书事的名头,俩人都是实际上的宰相,都督中外诸军事。

  但是后来曹爽把司马懿推到了太傅的高位,同时去掉了录尚书事。

  司马懿虽然高高在上,却失去了对政务的实际掌控,也就远离了权力核心。不然的话,他也不用靠着三千死士,极限翻盘了。

  所以单纯的储君名头,毫无用处,至少在登基之前,不掌握决策权,没有给决策权背书的兵权,伱就是个摆设!

  当然了,凡事也有例外,比如朱标,就是这个特例。

  他能得到权柄的情况在历代都堪称绝无仅有……朱元璋将自己手下班子,几乎所有重臣,都安排到了东宫,成了朱标的属官。

  父子同享一套班子,朱标自然有了干预朝政的权力。

  随后朱标又多次监国摄政,所以说他是古往今来第一太子,也不算吹嘘。

  而到了朱高炽这里,朱棣没有直接让他监国,毕竟朱棣还在京城。

  但是为了彰显太子地位,朱棣给了他两项权力,一个是天策卫的兵权,也就是说,朱高炽开始掌握部分军权,虽然小得可怜,不足为虑,但毕竟拥有了。

  其次,就是领内阁事的权柄。

  实际上朱高炽在通政司观政,徐景昌也是把他分配给了内阁,跟着解缙等人一起处理奏疏往来,掌握上情下达。

  但那仅仅是观政而已,这一次朱棣直接让朱高炽领内阁事。

  毫无疑问,权柄大增。

  内阁作为天子顾问,同样具有建议权,朱高炽也能顺理成章,介入决策,开始拥有了至上权力。

  只不过他毕竟还是个新人,至少需要练习两三年,才能学会怎么运用。

  此刻的他,也只能向徐景昌求教。

  “殿下,如果我猜的没错,陛下将大权交给你,就是希望你能有所作为,恰逢这个天赐良机,大刀阔斧,拿出魄力,让人知道太子殿下的威风!”

  朱高炽连连拍手,“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贤弟和我想到了一起……不过姚少师却提醒我,让我韬光养晦,切莫随意出手,以免惹火上身。”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你管那个老秃驴干什么……放心,就算有什么事情,只要有我在,咱们俩凑在一起,天上地下,就没什么好怕的。”

  一个徐景昌已经够吓人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