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四章 1917年的俄国_辛亥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迫击炮威力各方面性能比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更优良,而且重量大大较少后使得这款五十毫米的迫击炮能够在前线真正的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

  战争时期对手出现了任何新式装备和战术都是值得重视的,德军的渗透战术在短时间内就南北英法联军复制使用,同样的德军开始在西线大量装备迫击炮之后,英法联军也开始大量装备迫击炮,并直接以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重新设立出来了他们自身的迫击炮,其中英队装备的乃是五十七毫米的迫击炮,而法军的乃是直接仿效中国的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口径。

  迫击炮出现在欧洲西线战场上后,各国都是为了自己的步兵战术而进行了重新设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和中队大量同时装备六十以及八十毫米迫击炮不同的是,西线各国装备的绝大部分都是六十毫米级别的轻型迫击炮,更大口径的比如八十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只有极少量。这个和西线的战场环境是分不开的,西线中的火炮太过集中,加上现在进行的是阵地战,根本就没有运动战发生,大半年都难得一动的那些步兵部队随时可以得到大量而密集了重炮支援,他们所欠缺的是可以伴随步兵进行机动作战的轻型火炮,为此之前各国先后开发了小口径步兵炮,比如德国的37毫米步兵炮就是这类产物。而中队因为亚洲战场炮火的覆盖率是远不如欧洲战场,加上中国战场上并没有形成阵地战的地理环境,运动战依旧是主旋律,所以才需要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这些中大口径的迫击炮火力支援。

  1915年里的各参战国都是受到了极大的伤亡,除了人员的损失外更多的是经济上的损失,在国内支撑一年多后,就连以英法德这几个国家的工业能力也是感到了无法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物资需求,英国和法国已经是加大了对外国的物资采购,这部分除了向美国进行采购外,同样还在亚洲地区的日本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物资采购。而参战国中工业能力最弱的俄国更是军械开始严重短缺,自身的产量不足只能是依靠进口,而最邻国中国的军械则是大量进入俄军中服役,南京轻武器兵工厂专门为了出口俄军而仿制的m1897步枪已经开始向俄军大量提供,每个月的供货量高达近万支。

  同为南京轻武器兵工厂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式轻机枪甚至在没有装备中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向俄军批量出口,这款轻机枪乃是南京轻武器兵工厂参考了自身装备的麦德森轻机枪以及欧洲战场上出现的众多轻机枪之后,重新开发设计的一款轻机枪,设计目标就是为班组提供机枪火力支援。

  这款1915年式轻机枪的口径有好几个版本,有毫米口径,也有着俄军的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