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人口大迁徙_深空之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种悲观的思想,然而也是事实,面对茫茫宇宙,人类还是太稚嫩了啊。

  飞船最底下的“引擎”有点像一个大号的脸盆。不过这个“脸盆”是倒扣着的,里面密封着大量气体,以及一颗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

  脸盆的直径在一公里左右,这个体积经过精心计算得出,太大不好,太小也不好。不要以为飞船直径十五公里,引擎才这么点,飞船的质量相比其体积,真的太轻了,总体密度比一个气球还不如。

  所以,这样的一个小小引擎也足够了。

  一切仪器正在做最终的检测,上百个穿着宇航服的测验人员正在忙碌着。

  于易峰再巡视了一下仓库,数十亿吨的矿石像一座小山一样堆积在飞船里,整个铀资源矿几乎都被挖空了,足够人类使用二三十年的。飞船底的冰资源也被采的一干二净,大概获得了一亿吨冰。剩下的粮食也足够人类吃两三年的。

  但是于易峰还是觉得不够,他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或许,这是所有人心里的共同感触,茫茫太空,人类将得不到任何物质补充,再怎么多也不够啊。

  就好比游子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总是会背着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准备的再充分,也还是紧张。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到火星了,到时候人们可以获得资源补充,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啊。

  于易峰自我安慰了一下,继续巡查。

  从里边看,整个飞船设施只能说差强人意。因为重力的关系,整个居住区总共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最上边的重力最低,大约和月球相当,最底部的便是地球重力了。

  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适应地球重力的关系。在月球这种低重力环境生活惯了,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肌肉也会渐渐萎缩,如果一下到达地球重力区,往往跟瘫痪了一样,完全站不起来。

  所以,大家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第一批搬迁进来的人,已经完全适应地球重力环境了。

  至于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说非常好,毕竟六个月的时间实在太短了,人们不可能去盖什么高楼大厦。必要的维生设备,譬如氧气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力系统、污水污物处理系统,建造这些东西就耗了不少时间,根本没工夫改善生存环境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了防止这样那样的破事儿,于易峰干脆大手一挥,所有人都睡铁皮房,连他自己也不例外。

  这种简单易做的房子,几块铁皮一围就成,也就是工地里工人经常睡的那种,不能说舒适,也不怎么隔音,但好歹能遮挡一番。

  对于这种现象,也没有人有什么不满的,舰长于易峰他自己都住这种房子,还能说啥?难道你比诺亚号方舟的舰长还牛逼?

  对了,这艘飞船的名字之所以叫做诺亚,是因为其出自《希伯来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寓意为拯救世界的船。而这一次,它也是拯救人类的飞船。

  “报告舰长!引擎系统检查完毕,未发现差错,请指示!”

  “报告舰长!动力系统检查完毕,未发现差错!”

  “队长,所有民众都已经安排好住处了。”

  ……

  一条条检测报告上来,未发现任何异常。是时候离开了啊,于易峰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感慨地说道:“你去播报一则通知,从现在开始起,所有人自由活动,滞留地面时间不得超过午夜十二点。”

  “明天八点,正式!”

  “是!”

  这一则通知一下,呼啦啦一大群人都下了飞船。他们穿着宇航服,步履蹒跚着在月球上走着,有的对着飞船拍照,有的在相互合影,还有的在写生,玩的不亦乐乎。

  人们都知道,呆在月球的时光将一去不复返,因此格外珍惜,这是最后的纪念啊。

  深空之下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