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四章 悲哉壮哉(二)_永远的兵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这样的文字,钟国龙的心和兄弟几个一样,揪的慌,对于这段发生在不到二十前的历史,他们是不清楚的,或许是驻地在边疆的原由吧,他们了解最多的是发生在六十年代初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记得还在威猛雄狮团新兵那一年,就听到指导员说过,当年,侦察连做为尖刀连,打的全连就剩下一个吹是班长。

  看到书房内低头沉默不语的四个小伙子,王毅雄清晰的感受道,或许这些东西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但历史不能歪曲遗忘,在很多年前,自己和自己战士们比他们更年轻,在战场上确抱着必死的信念,突击敌高地。想着这些,王毅雄从抽屉中拿出一张光盘,上面写着几个字:《战友--寻访“122”战斗亲历者》。

  几人走到客厅,江铁军很长眼sè的打开电视和dvd的托盘,王毅雄点点头,让他们坐在沙发上,把碟片放进dvd,沉声说道:“这盘碟片是当年随队战地记者李玉谦自费拍摄的,今天,我就带着你们几个年轻小伙子一起来回顾历史。”

  钟国龙、陈利华、刘强、江铁军没有说话,眼睛瞪着大大的看着电视屏幕,唐秀兰提着水壶给每人添上一杯茶后摇摇头,走回卧室。

  淡淡的月光撒进屋子里,王毅雄又回忆起了当年中越边境的中秋月亮:“很大很大,离我们很近,回来以后再没看到那样的好月亮。”

  “任何人不准拉历史!”高俊忠红着眼睛举起酒杯:“我受不了啦,老领导。你再说,我哭。”

  马军走过去拍拍高俊忠。半醉的高俊忠大声对王毅雄说:“我一辈子不喜欢小个子,但是我服你的气!这么多年啦,不会作假!”一会儿又转向李玉谦敬酒:“我俩在前线,睡过一个被窝。”

  李玉谦举杯,一口闷下。饭桌旁,他的摄像机静静纪录。

  当年,成为战地记者时,李玉谦23岁。那是中越战争第六年。

  那时,**以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走红大江南北,要去老山前线慰问演出。作为zhōngyāng电视台驻济南军区记者站的记者,李玉谦被派去拍摄**。

  李玉谦很激动,终于要去前线了。14岁初中毕业,他就和家里闹着要参军,爸妈觉得年纪太小。不让去。1978年,16岁高中毕业,他虚报两岁,终于成功入伍。几年后。成了部队里的电视记者。

  他不想只是拍拍演出。总政歌舞团离开前线时,李玉谦把拍好的录相带和写好的解说词塞给其他两位记者。托他们带回去。他要留在这里。rì记里写着:“我被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情折磨着,我在积蓄自身的力,我要歌颂威武的英雄”。

  这一留就是3个月。李玉谦扛着摄像机,怀里揣着临行前专门带上的古代边塞诗集,走遍前线各部队。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