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八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库的钱财,自有它的用处。若是真的放下,大可欣然接受,不必理会。”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大人也!”赵构暗暗的心惊,他的做法居然被潘良贵抽丝剥茧一样分析的清清楚楚。

  潘良贵接着说道:“若是以你的功绩而论,我自认为眼光还是可以的;若是以现在模样,犹如女人一样,对皇上满是怨言,这让我有些失望。可以说,半忧半喜。”

  “我潘某人自问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黎民百姓。若是拿了你这五千两,那我就真的成为沽名钓誉之辈,贪污受贿之人,与我一生的原则相悖,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赵构见潘良贵说了这么多,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这钱不是他应该拿的。如果拿了五千两,一辈子心难安。但是,另外的五万两欣然接受,只因这钱是交还于国库,他拿得心安理得。

  清正廉明一时之人甚多,一辈子如此却寥寥无几。除了俸禄外,一律不收,这样的官员太少了。

  “这些钱大人拿去赏给下人,侍卫等人,多余的钱就当是我借给大人的,待有钱了还我便是。”赵构语气放缓了许多,他不再是咄咄逼人了,却是不容拒绝的让潘良贵拿下。

  其实,赵构之前的语气确有不妥之处,那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现在更像是昔日的赵构,处事不惊,临危不惧,有着与众不同的大局观。

  “为何一定要让我拿着,莫不是他知道我……”潘良贵皱着眉头,寻思着原因。

  片刻后,他又惊讶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想知道便知道,不想知道也就不知道了。”赵构笑了笑道,“这些钱你就拿着吧!”

  潘良贵沉默了,因为他本是固执之人,就算是家中已经破败不堪,断壁残垣,也不会向任何人求助。他本是性情温和之人,这些日子也因为家中琐事太多,有些烦躁,这才对赵构很是抱怨。

  因为潘良贵七十多岁的老母亲病重,为了治病已经花去了家中积蓄,他又不愿向皇上开口,只能默默地承受着。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哪怕是有一点希望也不想看见自己的母亲去世,可惜家中已经没有积蓄了。

  “即便如此,也不需要如此多的银两,一百两已经足够了。”潘良贵坚持的心,在病重的母亲面前,也不得不低头。

  “那些人都有帮忙,直接从这里扣就行了。余下的钱你就拿着去给老夫人治病吧,要是再有余下的,你就置办几件衣裳,总不能做我的证婚人,穿得不体面吧!”

  “多谢!”

  潘良贵感激涕零,千言万语只能说出这两个字。锦上添花之人很多,雪中送炭得太少了,他性子放在那里,官场上的朋友太少了,几乎无人愿意上他的府上作客。

  现在赵构居然对他的事情一清二楚,也知道他的窘境,却没有以此相邀,或是怎么样。但是,潘良贵还是问了赵构一句话:“你真的放下了?”

  “我……”赵构原本敷衍了事,又见潘良贵的模样,认真的回道:“时机到了,自然见分晓。”

  “果然如此!”潘良贵心安了,他知道赵构的意思,笑容满面的点点头。

  直到赵构提醒潘良贵,将那些人的赏钱按照每人十两计算,去掉了一千两,他自己的那份没有要。最后,还剩下了四千两,可是潘良贵并未全部要,只要了三百两,其它的都还给了赵构,还立下借条,然后做好一切先行回去一趟,安排自己母亲的事情。

  赵构看着借条还有余下的银两,哭笑不得。原本他打算是每人二十两,那么余下的就算给了潘良贵,可他却是按部就班地行事,多出了许多,又立下借据,赵构只是看了一眼便让人烧了。因为赵构没打算真的让潘良贵还钱,他的情况赵构一清二楚,要是真的还了钱,怕是潘良贵府上也没钱可用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