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章 契机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死死地咬着牙,直愣愣的望着赵构。

  “近来,边关急报,说是辽军与金国发生大战!就此事,你且说说!”宋徽宗微笑地说道。

  既然是考生,哪怕那人是赵构,宋徽宗也没有任何徇私,直接让他就此事说说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考验赵构的实事见解。但是太子等人却不是这么想的,只因赵构曾经带兵打过仗,觉得这是明显的放水,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

  “若是此事是真,对于大宋来说乃是好机会!”赵构不卑不亢地高声回道,“辽军一直都是大宋的劲敌,虽说这些年来辽国日益衰弱,然则大宋国势也是内忧外患。此时,正需要一个机会休整生息方可。”

  “辽国、金国交战,势必是长久战,此乃一个契机,一个让大宋可以休整的机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辽国再弱,以金国一国之力难以彻底消灭辽国。”

  “那时必定会寻求盟友,而大宋便可以借此机会与金国谈结盟之事;合两国之力围攻辽国,到时候辽国腹背受敌,联军必定会胜利;以此就可以收复辽国疆土上本属于失去的城池。”

  “那你觉得该如何做?”宋徽宗没有点头赞同,也没有摇头否定,反而再问了一句。

  赵构淡淡的回道:“按兵不动!”

  “你且说来听听!”顿时,赵佶好奇了,众人也跟着好奇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构掷地有声地回道,“若是主动地联系金国,那么金国国主必定认为大宋有求于他们,反而看轻我等。若是金国战胜了,我等再前去,在他们眼里是大宋溜须拍马,何不等他们主动地求助于咱们,这样不是化被动为主动,岂不美哉!”

  群臣纷纷低下头,思索赵构的话。其实,宋徽宗提出来的问题,早在之前也曾有过商议,却是没有得到统一的答复,有些大臣认为理应出兵相助,也有些大臣支持按兵不动,各执一词。

  现在赵构说的话,却让他们都低下头,不是羞愧,而是思索这样是否行得通。片刻后,众人神色各异,有欣赏的,也有嫉妒的,还有怨恨的。无论什么样的目光,赵构都置之不理。

  那些欣赏、嫉妒的不必说了,那些怨恨的赵构知道来自于何人。不过他也不会着急,现在还未官复原职,那他没有办法,待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现在只是序章,后面才是精彩内容!

  之前还是沉默不语的赵佶,此时却是大声赞扬:“说得好!”

  宋徽宗出了这道题目,既是事实,也是契机,这也是他根据赵构的计划制定而出的。但是这些其他人都不知道,就连赵构都不清楚。因为接下来才是重头戏,赵佶听闻后也认为不能让赵构如此游手好闲下去了。

  现在他已经有了婚约,又有了妾室,接下来便可以安心地为国出力了。宋徽宗早有安排了,他让赵构站在一旁,又让其他考生也进来了。因为殿试还有最后一道程序没有完成,那就是封赏,也就是钦点的前三甲是何人。

  但是,赵构不再前三甲之列,因为他是皇子,又是郡王,就算是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可真的获得名次,不仅仅占有资源,更是一种浪费。宋徽宗早已替他想好了封赏,殿试也是赵构官复原职,重新崛起的契机。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