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章 舌战群臣(三)_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只因他们心里没底。

  “诸位大人群起攻之,数落赵某人的罪行,只是这些真的存在吗?若是证据确凿,赵某二话不说,直接进入天牢乃是罪有应得;要是没有证据,那便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赵构胸有成竹,振振有词地说道:“赵某蒙受皇上恩宠,办此大事,此乃关乎国家安危,选取人才,然诸位大人不明所以,只认为赵某滥用私权,排除异己!”

  “请问诸位大人,赵某与这些人有怨,还是他们是某些人的门人,涉及某些人的利益才会让诸位大人如此愤怒?”

  众人纷纷低下头,面露尴尬,赵构的疑问,他们都无法回答,要知道那些人赵构的确不认识,而赵构含沙射影的话让有些人如坐针毡。

  “赵某行事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外有金、辽、西夏等国虎视眈眈,内有忧患,这样下去大宋江山才是真正的岌岌可危!”

  “诸位大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效忠皇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赵某在此问诸位一句话,‘那些被罢免官职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谋其政;那些被抓的乃是占着官位不说,还贪污受贿,在地方作威作福,该不该严办?’”

  赵构的第二个反问,再次让大臣们无言以对,整个脸都涨红了,只因赵构让刑部尚书王云取出那些人的证据,真品实据摆在自己面前,之前那些叫喧之人纷纷低下头,只觉无脸见人。

  此外,还有一些别有居心之人看着堆积如山的证据,脸色大变,慌慌张张,只因赵构抓捕归案的官吏之中的确有他的门人或是亲属。

  “居然有证据?他的势力何时涨到如此大了?”太子赵桓脸色阴沉,暗暗的想道:“若是这些证据是他的势力搜罗的,只能说明已经掌握住连我或是父皇都不知晓的力量!”

  众人脸色都不好看,之前还弹劾赵构的不是;现在被赵构三言两语,就让他们闭嘴,还自打嘴巴,丢人丢到家了。

  众人都以为赵构羽翼未丰,如今看来众人都猜错了,尚未加冠封王的赵构势力远远超出众人预料之外,而且准备充分,不惧怕文人闹腾。

  大宋本是重文抑武的国家,文人一直以来受到重视,就连走路都带有几分自傲,那种眼高于顶,自负性格也一直延续下来了。

  即使是朝中,也是文人掌权。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行动,宋徽宗赵佶重掌大权,只是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

  现在赵构横空出世,不仅仅改变了朝廷局势,就连文人都觉得赵构有些不同寻常,之前武将势弱,仿佛一下子回到以前,武将再次成为倚重的对象,众人想到此处才会惶恐不安。

  多年位居高位,作威作福习惯了,哪有谁心甘情愿放下手中的权力。赵构不理会文人的骚动,也不理会文臣的看法,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一切按照法治行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让他们有些畏惧,又有些钦佩。

  “皇上乃是明君,每每念及此处都迫切的期望有真正愿意做官,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也不是自己地私欲,而是造福百姓的好官!”

  赵构不假辞色地训斥道:“诸位大人身为大宋栋梁之臣,皇上倚重之臣,却不知皇上之心,纷纷上奏反对,如此做与那些,朝中蛀虫有何区别?赵某个人名声事小,大宋江山,为皇上分忧解难事重,难道诸位大人不觉得有愧吗?”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