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赶赴保定2_北洋反动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军,这是他们学历的统计。”

  “情况如何?”

  招兵的时候,段勋没空理会他们的学历。因为当时两百多人,段勋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跟上,自己会留下多少人。现在到了保定,段勋要看看这些人的学历。

  看看都读了什么书。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殷实之家出身,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读过私塾,也念过初等小学堂。有近二十人念过高等小学堂,不过真正毕业高等小学堂的并不多。”

  “恩。”

  段勋点头。

  这个年代虽然也有读书人投笔从戎,但还是少之又少。能够念到高等小学堂(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的。在这个年代来说是学历比较高的,肯定是希望继续读书。

  当兵?

  毕竟是丘八,地位还是比较低。特别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当兵依旧是最差的选择。就算当兵,也是会选择去军校读书。直接当大头兵的,凤毛麟角。

  也就是山东,这里的读书人不少。不然哪里能有这么多念过高等小学堂的。

  “这也不错。”

  能够识字,在某些地方都是文化人。念过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那都是大知识分子。这些人接受能力也强,培养一下当个班排长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真的不适合担任一线主管,就让他们在部队当一个文书。传达一下命令,要不就安排在后勤部队,管理管理军队的账目。这些工作实在是不行,那么就留在部队给士兵扫盲。反正这些读书人都是有用的。

  “不过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很特殊。”

  “特殊?”

  “是。此人念过天津北洋法政学堂,辛亥年之后转入济南法政学堂,再有一年就要毕业。”

  “哦?”

  段勋大感兴趣。

  清末大改革,突然之间需要大批懂得现代政治和法律的人才。因此一时之间整个中国都开始重视法政学堂。全国各地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法政学堂。

  以至于一些人为了挣钱,挂个法政学堂的名字,然后赚钱。目前的中国各种法政学堂加起来估计有上百个学校。

  很混乱。

  不过不管全中国的法政学堂怎么混乱,驻扎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是全中国首屈一指的法政学堂。因为这是袁世凯当年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的时候一手打造的学校之一。

  当年袁世凯在北方推行北洋新政,所以创办了很多现代学校。不说军校,还有巡警学堂,以及法政学堂。能够在天津法政学堂上学,那前途绝对是非常好的。如果说这个时代也分重点大学,本科大学,那么天津法政学堂无疑是绝对的重点大学。

  至于济南法政学堂,虽然不如天津的法政学堂,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因为山东一直是北洋的核心省份,所以山东这边一直都是跟着北洋走。

  能够念这些学校,这可是绝对有前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