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5章重生序曲_皇上难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惊天巨变。

  整座皇宫甚至来不及撤掉大婚典礼的披红,便迎来了新皇的登基大典。小皇帝的逊位成为世人心中的疑团,太皇太后虽然全面封锁了消息,但仍有七七八八的线索从宫里流出,朝臣从这些零散的蛛丝马迹中,不难得出,小皇帝已经驾崩的猜想,然而从太皇太后的表现来看,却又像别有隐情。不过,无论如何,新皇的登基已成事实,世人对李攸烨的逊位莫不唏嘘感叹。李攸烨虽然年幼,但行为处事已经颇具仁君风范,未来必是一位成就不可限量的帝王,草草逊位,实在让人惋惜,再者,如果那个可怕的消息是真的,少年帝王的殒命,无疑是玉瑞深重的灾难。

  似乎是为了印证朝臣心中的忧虑,维系盛世的少年帝王彼一离开,玉瑞的浩劫便接踵而至。次年,历经十五年开创的辅仁之治,还未适应新君即位的转折,就遭到了燕王造反的强烈冲击,朝廷的兵马疲于应对燕军的骁勇善战,已经出现节节败退的迹象,而且容王的即位并不顺遂人心,一系列镇压措施分派到诸侯国那里,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施行,反而受到无端轻慢,让人更加怀念李攸烨在位时的人心统一局面,此时的玉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其实这一切还要归咎于李攸熔的处事不当,彼一黄袍加身,竟先撤掉了上官景赫的兵马大元帅职位,以至于燕王起来造反,玉瑞再无人能挑起大梁应对燕王。这一事件的根本缘由,恐怕要追溯到李攸熔的母妃颜妃与上官家的纠葛上面。朝臣对此莫不心知肚明。这种为了泄私愤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做法自然不得人心,而如此胸怀狭隘的君主,更让人提不起精神来辅佐,如此一来,朝堂上是一日比一日萎靡。

  然而,任何一个朝廷总是少不了溜须拍马的“人才”,善于察言观色的御书房行走王兰,敏感的捕捉到存在于新君和旧臣之间那点微乎其微的矛盾。太皇太后的不表态,使得旧臣对李攸烨尚在人世仍抱有希望。这点,即使胸怀再宽广的帝王,也难免忌讳,何况彼一上台,就受到多方怠慢的李攸熔。

  于是,他挑了个左右无人的时机,把自己的那点建议提到了这位新君的耳朵边。

  “皇上,您也该考虑改元了,皇上既然登基,还用着先帝的年号,毕竟于礼不合,朝臣固然念及皇上对先帝兄弟情深,但难免有些奸佞之人,以为您是借着先帝恩泽,发号施令呢!龙威不振,人心不齐,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啊!”

  这话听在李攸熔耳里,恰恰说中了他的心事。自打登基之日起,朝中就有不服之声,就算他本无心为帝,日子一长,也被各方轻慢的态度压出心火来。这个傀儡皇帝,是江后让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