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九章 - 余杭新村_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和所有战士们一样,住进了太昊的帐篷。

  10月30日,长老来到了我们地余杭村,看到我们跟欧且地距离不是太远。才勉强挤出一点笑意来,像平时在欧且村那样,蹲在山头看着我们搞新村的安顿和建设。

  大部分族人都在建设绕村地围栏。按我的要求,由于这里没有什么大型猛兽。围栏是用竹木混合编制的,太昊族人做起来很快,但我留意到,欧意人的竹篱笆上有专门为防御蛇而做的竹刺,也让太吴匠人们如法泡制,在欧且居住过的战士对此更是心领神会。

  近50名太昊族人则和欧且人一起,去小湖捕鱼山,太昊族人对鱼的鲜香是不会拒绝的,但要他们从食牛、羊、鹿肉为主到改为食鱼肉为主,则还需要一个时期来适应。

  相信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怀念太昊的生活。

  稻饭羹鱼地生活对南方人没什么问题,对太昊族人则不一定有太大的吸引力。

  这一晚,余杭村的围栏内,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十多口陶锅内煮满鱼羹,从太昊千里迢迢送来地粟米也让一直以来都不大舍得开怀大嚼的留守战士们饱餐家乡地美食。

  我和梅梅并肩坐在一起,看着眼前的一切,想起初到太昊的日子。

  到这个世纪已经过去18年了,这当中经历过几次的重新创业,有带领大元族人走出山洞的艰难,有初建大元城时的辛苦,有在皋陶建贸易城时的踌躇满志,也有在太昊城创业的重大跨越。甚至在此之前还有新创大楚码头的南向宏图。

  现在,又一个新的起点出现在我的面前。

  江浙诸族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

  无论如何,我也得带着太昊族人在江海之滨建立起一个代表北方文明最高水平的据点,才能以此为依托,发展以稻为主体的农业,并以远超北方的水平建设渔业文明,让这里的诸族能够迅速提高生活水平,往集中发展城市文明的方向进化。

  这一切的起点,就得源于我们眼前这个简陋的小村子!

  时已深秋,进入了南方雨水最少的时候,在开春以前,我们得把基本的生活条件建设起来,开春以后,我们就得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了。时不我待,这个冬天注定了不会轻松!

  按我们在大楚码头的经验,快速建设的方案就不会是以土坯房作为唯一选择,我们还得建筑一些木板房,用于暂时安身,至于建设砖瓦房则是在选定建设城市时才考虑的问题,对这个小小的山头而言,建设大型的城市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基地建设好以后,就得选择一个合适的扩散点,把太昊的文明在这东方的海岸扩散出去。

  然后是快速地集中人口,建设南方的第一座大城市。

  这一切的前提,是得建设适合南方特点的高产农业,没有发达的农业,仅靠吃鱼,即使从营养学的角度看也是不够的。

  虽然眼下我们还不得不以鱼为主食。

  “从明天开始!我们尽全力,开春之前在这里建好一个南方的新村!太昊的新村!这就是我们的余杭村!”我向所有的族人坚定地宣布。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