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朝堂交锋_重生成了吴应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治六年封平南王,征广东,后专镇广东;平西王家族:吴三桂崇祯十七年降我大清,与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一道大败李闯军于山海关,被封平西王,入关追驱李闯军,又与英王阿济格大败李闯于庆都,后又自长城外进绥德、延安,攻西安,下武昌,进至九江可谓战功赫赫,战果累累。顺治五年平西王移镇汉中,八年,督李国翰征四川,九年,分兵攻下成都、嘉定、叙州、重庆,又击败大西军首领孙可望于保宁,十四年平西王进征贵州,十五年下遵义,十六年,会攻云南省城,逼南明永历帝奔永昌,逃缅甸。后又率兵入缅,逼缅献永历帝,杀永历帝于昆明!像他们这样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会反我大清吗?”

  索额图是反撤藩的主力干将,他述说三藩丰功伟绩如数家珍,康熙铁青着脸直想把他的嘴给封上。

  “索大人此言差矣!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要撤掉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三人的王位吗?不是!我们讨论的是撤掉吴、耿、尚三个家族的封地。我们有谁担心平西王、靖南王、平南王三位王爷会反我大清吗?没有!我们只是担心三大家族的后世子孙,谁能保证三大家族永世忠于我大清?”刑部尚书莫洛道。

  索额图反问:“前明沐王府历经264年,计12世16王,他们不是一直忠于明王朝吗?沐王府能做得到,为何平西王府做不到?”

  左都御史艾元徵提醒道:“索大人可别忘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难,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前明的靖难之役可都是藩王之乱啊!”

  索额图反讥:“左都御史大人!你又可知道为何会有七国之难和靖难之役?不都是不当的削藩、撤藩引起的吗?艾大人还想历史重演吗?”

  艾元徵被说得哑口无言,康熙冷冷扫视一眼下面,心情已大坏,又奇怪几个主削藩的干将——明珠等人为何还不上场?

  朝堂上一时陷入沉静,风向愈发不对,康熙只能点将道:“明珠你来说说三藩的情况!”

  兵部尚书明珠站出来向康熙行一礼,道:“三藩势已成割据,其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又特别平西王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曾擢升其部将***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他的实力尤在二藩之上,三藩势力相加几及全国之半。”

  众大臣惊诧不已,“还有谁要说?”康熙阴沉着脸。

  户部尚书米思翰行出道:“启奏陛下,臣另有补充!”

  “准!”

  米思翰道:“云南省俸饷年耗九百余万,加以粤闽二藩运饷,年需两千余万,邻近诸省挽输不足,则补给于江南,致使朝廷财赋半数耗费于三藩。且朝廷曾准予平西王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授文武官员遍及各地,竟号称‘西选’官员!”

  简直狂妄尊大,部分大臣显出怒色,部分大臣则更加忧心忡忡。

  “臣也有本奏!”御史董文骥出列。

  “准!”

  董文骥道:“启禀圣上,平西王吴三桂自恃势重,益骄纵,踞前明桂王五华山旧宫为藩府,增崇侈丽,又尽占前明黔国公沐氏旧庄七百顷为藩庄,圈占民田;靖南王耿精忠袭封王爵后,苛派夫役,勒索银米,暴税敛于闽;平南王尚可喜则在广东私盐商、私市、私税,其子酗酒嗜杀,所为所行俱为不法。”

  后面还有大臣陆续出来罗列三藩的罪证,有告平西王开矿,设马市,炼铁,煮盐,铸钱的;有告靖南王广集宵小,妖言惑众的;有告平南王招纳奸宄,广布党羽的。

  林林总总,一切都证明三藩已成割据势力,随时准备逆谋造反了!

  请收藏:https://m.qu6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